作者 | 毛丽娜
编辑 | 李春晖
二十年后的年轻人可能会对今天这批热衷囤粮的年轻人(那时候已是中年人了)嗤之以鼻,但我们自己只会深沉一笑:没经历过疫情抢菜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定闹钟抢菜,冲进超市扫货,如此场景在多地上演。一位上海朋友对硬糖君表示,得知转天能出门,他立刻伏案工作,在家列了份长长的购物清单并规划抢货路线图,力求用最短时间买到最多必需品。
网友们更是为获物资各出奇招,这让人不禁想起十几年前很流行的超市购物综艺。参赛者推着购物车一路横冲直撞,比谁拿的货又多又好。或许也是从那时起,去超市不看价钱随便拿就成为硬糖君一个遥远的梦想,一直延续到看末世文也最爱主角收集物资、扫荡超市环节。
如今去综艺做素人俨然成为人生捷径,但去恋综咱没那颜值,去职综又没手艺,去《男生女生向前冲》吧,节目组又辟谣说录制邀约是假的。超市综艺难道就不能文艺复兴一下?经此一役,我们真的很会买!
谁人不想 " 抢超市 "?
1992 年,大陆首个购物类节目在广东省珠江卫视诞生,四年后北京 BTV 开通专业购物频道。这一时期的购物频道也好、综艺节目也罢,都是为购物服务。
说到那时最出名的购物节目,莫过于《购物街》与《超市大赢家》。两档节目皆出自央视财经频道,前者主打猜价格,后者主打对抗,参与者经过数轮比拼后,总能大包小包拎不少奖品回家。
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两档节目的环节设置非常简单,但越没有理解门槛,也越容易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购物街》于 2005 年 3 月底试播,2011 年在卫视综艺的冲击下停播。《购物街》的所有内容都围绕 " 价格 " 二字设置,规则简单对参赛者也没有年龄、学历要求,小朋友也可上阵参赛。
其中 " 一口价 " 是节目最经典的游戏环节,硬糖君记忆犹新。几组参赛者根据已知信息猜商品价格,出价最接近且不超过该商品售价的选手即可获得商品。同时可进入更高难度的价格竞猜,如十次机会、好运大翻转等。
十次机会比一口价难度稍高,节目组设置了三件价位分别为两位数、三位数与四位数的商品,以及价格数字提示,参赛者要根据提示猜出商品售价,一共十次机会猜中几个拿走几个。能够猜中四位数的选手寥寥无几,费半天劲最后只拿到几十块商品离场的大有人在。十次机会都用完时选手脸上的表情,真是特别精彩。
当然啦,看选手猜价格赢奖品的同时,相关商品消息也早就被潜移默化植入观众脑中。硬糖君学生时代就是因为看这档节目,对什么 DVD 机、耳塞之类的商品一直心存向往。
《购物街》除了观众、选手与主持人外,还有所谓 " 购物宝贝 ",即助播。这群助播中可有不少如今观众耳熟能详的女星,比如王子文、张子萱、熊乃瑾等。
《超市大赢家》则主打家庭对抗。几组来自不同城市的夫妻,经过一系列小游戏对抗后获得进入超市扫货的机会,谁拿到的货物价格最高谁就能把这车货全搬走。
小游戏包括金曲对唱、场景模拟之类,主要还是考验家庭默契程度。最紧张刺激的超市抢购环节被放在节目的最后十分钟。
录影棚被搭建成超市模样,货架上除了常见超市商品外,还有一部分 " 加分商品 ",其实就是广告主的露出环节。
抢购很考验参赛家庭的统筹与抉择能力。有些商品虽然单价高,但实际用不上,搬一车回家也不过是积灰占地;有些商品实用性强,日常消耗量大,但价格低,买十件才顶别人一件。
而对我等观众而言,看着那些参赛家庭不要钱一样把货物扔进购物车,这画面本身就够解压。也难怪不少网友表示,自己的童年梦想就是去参加这档节目的录制,硬糖君也超想啊!
超市综艺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