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有类似搬空超市的《购物综艺,明天就去买》,节目组与商超合作,名为超市购物综艺,其实更像是商超货物宣传片,倒没什么太新鲜之处。
实际上,《超市大赢家》源自于海外模式,央视购买后经过本土化改造。原版节目《Supermarket Sweep》在美国 abc 电视台一播就是几十年,颇受美国人民喜欢。
欧美人民的消费观倾向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因此素人对这类白吃白拿的综艺参与热情极高。而节目呈现形式上,国综倾向于以综艺形式向观众灌输一些生活妙招、顺便植入一波广告。原版则把重点放在 " 对抗 " 二字,突出节目的爽点,即嘉宾冲进超市抄起什么往购物车里扔什么的环节。
与《超市大赢家》把核心看点压缩在最后十分钟不同,《Supermarket Sweep》靠答题表现决定选手有多少抢购时间。原版中同样有加分商品,也同样是抢购商品价格最高者,可以将购物车中商品全部带走。为了增加节目可看性,《Supermarket Sweep》一期分为上下半场,半场有三组参赛者参与。且组队选手关系并不局限于夫妻,男男或女女 CP 也可与直人们同台竞争。
《超市大赢家》走向停播,《Supermarket Sweep》却长盛不衰,是不是也在告诉国综制作人们,别总指望着通过节目给观众讲个什么道理,有时候我们老百姓就是对这种简单爽感欲罢不能。
当然,欧美超市类综艺中,也有将购物与 " 讲道理 " 结合的——《省钱折价王》。没孩子的租房小夫妻去超市购物怎样才最划算、超市购物折扣券怎样搭配才最省钱,这档节目通过跟踪采访一个个不同家庭在超市购物的情景,教观众做省钱折扣王。
" 我 30 多年没买过牙膏,家里牙膏全是赠送的 "" 原价一千多美元的商品,巧用折扣券能近乎免费拿到手 "。这群折扣王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各个打折网站及报刊上收集优惠券,并算出最低折扣。
坦白讲,跟国综那些不痛不痒的生活小妙招相比,这种直接教观众打折薅羊毛的节目显然更有实际意义。硬糖君甚至已经想好了,国综可以请几个折扣王同台竞技去超市血拼,打折到手价最低的再送一轮优惠券,第一波素人招募就去豆瓣的 " 丧心病狂攒钱小组 " 吧。
模式创新,还看韩国
中国的超市购物综艺几近消失,只有在地方卫视节目的子版块才能找回点当年的感觉;日本购物综艺则成为变相广告宣传片;欧美人民对这类节目虽然热衷,但节目模式几十年没点变化;要说还是韩国人最有进取心,一直试图在老模式上玩出新花样。
2018 年,韩国推出一档小体量的网络综艺《被拍到就死定了:超市战争》,一周双播试水。嘉宾则包括车银优、洪真英、P.O、度延、Lizzy 等几位。
名为《超市战争》,不是叫这群明星跑到超市和素人一样搞大抢购,而是以超市为场景,开展游戏对抗。嘉宾入场前会拿到能量包,里面有射击道具、地图、死亡道具等。硬糖君稍微解释一下何谓 " 死亡道具 ",它可能是一件配饰,也可能是一件衣服,总之如果甲嘉宾的死亡道具被乙嘉宾的摄像机拍到,那么甲便出局,这也与 " 被拍到就死定了 " 遥相呼应。而留到最后的存活者,可以在超市中大肆选购心仪商品。
怎么说呢,有点《和平精英》联姻《超市大赢家》的味道。线上射击游戏与线下超市购物结合有一定看点,但依硬糖君看,明星嘉宾在这里的作用显得有些动机不足,倒不如换成素人更有可看性。还能再插入一波韩国人最擅长的回忆杀真人秀,讲述素人费尽心思争夺某件商品的背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