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魏妮卡
编辑 | 李春晖
虽说 " 清朗 " 之后黑红俱灭,但一季度的剧集市场还是冒头了几个男演员,而且类型颇为清奇。大头雷佳音凭借《人世间》俨然有 " 影视一哥 " 之势,许久未见的金世佳靠《猎罪图鉴》终于摆脱 " 展博 " 成功转型,负面缠身的屈楚萧以《一闪一闪亮晶晶》扭转观众缘眼看就要翻身。
可能在观众看来,他们冒头得有点突然。比如,怎么忽然哪哪都有雷佳音?明明之前的印象还只是 " 前夫哥 " 啊!但在业内人看来,他们却是有上升的必然。
"因为市场缺这类型。" 硬糖君采访到的制片、副导演、选角导演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一点。
市场缺的类型,不管他红不红,一定是有戏演。顶流都做不到像雷佳音一样,一年 4 部大戏。而且每部戏不是雷佳音主动磕的资源,而是剧组主创想尽办法软硬兼施才抢下雷佳音,包括《人世间》剧组也是如此。
当年屈楚萧被爆出黑料,就有业内导演预言,只要这些料不致命,屈楚萧后面还会有戏演、还会起来。他敢如此笃定的原因只有一个,屈楚萧这个类型太缺了。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质疑他不就是资源咖吗?制片、副导演、选角导演一致回答 " 还真不是 "。因为黑料,确实有不少剧组不敢用屈楚萧,但都是拿屈楚萧当参考要找同类型的演员。因为找不到同类型的,不少组持观望态度想用屈楚萧。现在有了《一闪一闪亮晶晶》扭转口碑,屈楚萧后面可谓是戏约不断。
那么问题来了:在业内眼中,雷佳音、屈楚萧、金世佳们到底特别在哪?而肖战、王一博、龚俊们竟然不够特别吗?
顶流 " 平替 " 太多," 雷佳音们 " 太少
通常来说,一部戏的选角有两条思路来操作。第一条思路是看流量、比咖位。戏想卖个好价钱,就得遵循这样的思路来。
敲定剧本、或者前十集剧本出炉,就可以接洽演员了。这时候选角团队会根据预计开机时间,把有档期的咖位合适的演员名单列出来。强势的头部公司会去磕名单中的顶流,不强势的腰部公司则广撒网、逮着谁算谁。
在这一选角思路中,不太考虑演员形象、演技合不合适角色。即便是个年龄跨度大的老气年代剧,为了卖好价钱可能也会找上小鲜肉来演。
第二条思路就是正儿八经找合适角色的演员。对于中等预算的剧组来说,腰部演员的流量差别不大,不如认真选个合适的演员做 " 小而美 "。这时候,通常老板、导演会根据自己平时看戏积累的演员印象,列举出几个合适的演员名字,告诉选角团队去接洽。同时,选角团队也会根据老板、导演列举的演员,来找一些同款演员做备选。
在这一选角路线中,就会出现开篇提到的 " 类型稀缺 " 问题。比如一旦老板、导演列了屈楚萧,就会让选角团队抓耳挠腮,很难找到可替代的备选。
而在第一个思路中,比如肖战没档期,流量咖位相当的王一博、龚俊甚至檀健次等等都可替换。在选角导演看来,走流量挂的演员,通常形象演技相差无几,可替代性非常高。
但在第二个思路中,市面上没有同类型,就很难替代。一位选角导演称他可能会用尹昉去平替屈楚萧,也有选角导演反驳说尹昉算不上同款。屈楚萧算少有的拥有男性荷尔蒙,且饰演的角色又能凸显一股力量的演员。
年龄、演技、长相、路人缘综合多方面,决定了一个演员的不可替代性。起初,有人说雷佳音是吴秀波痞帅大叔的替代,但《人世间》证明俩人还是不同款。有选角导演认为雷佳音是早年的黄海波同款,也有选角导演认为肖央其实是雷佳音同款,只不过肖央更侧重大银幕的发展。总的来说,类型稀缺的演员能抓住自己擅长的路线,体现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来。
而走流量挂的演员,撕资源、临时换角的事不断发生,正是他们同质化严重,没有什么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