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在大银幕上立住了角色,这样的演员就是有质感的、不可替代的。" 一位制片评价道。东申培养新演员的思路没错,但可惜疫情后的电影市场遇冷。黄掉的电影项目不在少数,更不用说文艺片项目了,文艺片都直接进入 " 冰河世纪 " 了。
某文艺片的工作人员透露,现在即使是知名演员出演的高分文艺片项目,都没有发行端愿意接手、甚至避而远之。以前市场繁盛的时候,商业片吃肉、文艺片喝汤,现在连汤都没得喝了。
商业电影更是越来越倾向于押注熟面孔,不敢轻易启用新面孔,新人从电影走出来的概率越来越小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东申的艺人如今都在出演甜宠青春、古偶剧,这和以前的定位有很大差别。
而他们在出演甜宠青春、古偶剧之后,也迅速变得泯然众人、甚至还不如 " 众人 " 好看。徐静蕾家的艺人也是如此,李庚希在电影《兔子暴力》里贡献了惊艳演出,但在大古装剧《雪中悍刀行》中却被诟病演技、颜值。
选角导演也指出,这些经纪公司的 " 特别脸 " 演员,遇到的问题是市面上没有那么多可供 " 特别脸 " 发挥的戏,国产剧的类型还是比较单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说日本演员的辨识度高、更生活化,不少导演也喜欢对标日本演员让选角团队找同款。但其实是因为日剧的类型也比较丰富,很多长得不是很好看、但有特点的 " 特别脸 " 演员也能出头。
主流的甜宠青春、古偶剧让 " 特别脸 " 演员来演,也不符合大众审美,对剧和演员本身都没有助益,是一个相互折损的状态。" 特别脸 " 能出来,得有特别的戏出来,至少也是青春剧、悬疑剧里的反类型创新剧。比如《一闪一闪亮晶晶》," 特别脸 " 屈楚萧和剧才能相互成就。
多样类型的质感演员,需要整个行业去推动,不断地推出多样类型的剧。如今影视寒冬,倒也有因祸得福之处:许多项目因为平台降级卖不上价,不再考虑流量挂演员,开始认真找合适角色的腰部演员,不少 " 特别脸 " 演员开始受到青睐。如果他们能冒头,助益更多类型剧走出来,也算是寒冬中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