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想要什么样的妹子
作为节目目前的“话题领袖”,Jessica参加女团节目的资历肯定是够的。2007年出道的少女时代,可以算是一个划时代的女团,在中日韩三国人气极高。作为队内的人气TOP和主唱,杰西卡本人也算是全能偶像,没有缺点。
然而姐姐这档节目,表面上看点是熟龄女艺人通过唱跳、舞台等比拼成团。实际观众爱看的不仅仅是舞台,而是姐姐们的人生态度。姐姐其实是观众的某种情感寄托。不过妹子,这个节目表面上看是成熟的女艺人通过唱歌,跳舞,舞台互相竞争。其实观众爱看的不仅仅是舞台,还有妹子们对生活的态度。妹妹其实是观众的某种情感寄托。
目前中韩关系比较尴尬。《姐姐》的主流受众主要是18-30岁的女性。这些人大多没有经历过所谓的“韩流”,对韩国艺人的整体评价趋于负面。虽然严格来说,Jessica其实是一个美国艺人,她是一个在韩国出道并成名的韩国人。在中国观众眼里,她是韩国人。“内地那么多优秀的女艺人,为什么让韩国人代表我们”。
纵向对比,相比创业期第一季,姐妹们这一季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业务能力真的那么重要吗?《姐姐》是一档团体综艺节目。相比舞台,真人秀才是决定观众会支持谁,我妹在节目中能走多远的关键。
有些人钦佩强者,有些人同情弱者。我姐的业务能力其实对观众来说只是锦上添花。前两季大受好评的姐妹,业务能力并不都很优秀,最典型的就是舞台初期顺利转身的张雨绮。虽然最终以x姐的身份组团,但必须承认,张晓宇的歌舞能力,尤其是唱功有待商榷。
性格火爆有啥说啥的张雨绮,至少在节目中展现出来的是对舞台表演的认真与敬畏。即使先天条件有限,仍坚持在练习室打磨。这种态度上的端正,使得不少本对她有负面看法的观众扭转了态度。性格火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张雨绮,至少在节目中表现出了对舞台表演的认真和敬畏。即使先天条件有限,我们依然坚持在练习室打磨。这种正确的态度让很多原本对她有负面看法的观众改变了态度。
纵观前两季最终成团的姐妹,她们有的直爽,有的温柔,但她们对舞台的态度却是认真严谨的。可见业务能力拉裤裆无所谓。态度决定了观众更渴望看到谁。再试一次,好吗?
也有人说我姐靠卖苦酒吸粉,但是硬糖君并不认同这种说法。观众姐姐是希望看到成熟女性的内在力量,面对挫折的坚韧不拔,纯卖萌的辛酸和负能量。其实这个节目并不能赢得观众的好感,反而表现出“微笑面对生活”的态度,更容易俘获观众的主子心。
第一季的《张含韵》就是正面教材。16岁成名后,她变得沉默寡言。妹子虽然没能成功组团,但是资源和人气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关键是人不要卖得太惨,过去的经历都是短暂的。
姐姐出道多年见过多少大风大浪,除了内心强大,观众也希望看到姐姐的从容。有第一季的蓝盈盈、第二季的陈小纭等负面例子,告诫着第三季的姐姐们,可以表达出自己的企图心,但一忌用力过猛,二忌小心思太多,没事干就发小作文与网友对线更不可取。妹妹出道多年,见过多少风浪?除了她内心的强大,观众也希望看到她的从容。有反面的例子,比如第一季的蓝莹莹,第二季的陈小云,告诉第三季的姐妹们可以表达自己的野心。但更不可取的是,一要避免用力过猛,二要过度担心。没事就发个小作文就更不可取了。
总的来说,群众想要的大姐,业务能力可以稍弱,但最起码要对工作认真。有抱负,大方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她仍然需要记住,她有一个好的态度。
莽姐来了
当初妹子1的创新实验还是很强的。就连芒果也不喜欢这个节目,初期招商很一般,除了微信业务,不挑食。但由于“中间女孩”的红利,《姐姐1》成为年度现象级综艺,《姐姐2》随即开播。
现在回头看二姐的败选,其实是一种必然。为了抢占市场先机,第一季和第二季间隔太短,1姐留下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姐姐2》几乎是直接用《姐姐1》的模板做出来的。第一季的吸粉姐姐几乎都是第二季的标杆人物。这就是为什么,第二季开播的时候,声势浩大。几集下来,观众弃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