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的农村大妈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个人都能哼上几句,“想唱就唱,大声唱”。
但是现在,选秀节目死了。
怎么死的?
有人说是从《青春有你3》粉丝倒牛奶事件开始的。
但其实这只是一个标志性的崩溃。真正的草案几年前就死了。
制片人努力向韩国造星公司学习。舞台精致,服装统一,赛制升级。
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观众不喜欢看。
2018年《偶像练习生》还能溅饭圈,但是后面几季越来越多了。
一场比赛记不清几个名字,从长相到天赋越来越同质化。
而战争的硝烟也不再从站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开始;
早在练习生选择娱乐公司的时候,谁输谁赢的第一枪就打响了。
大牌公司穿金戴银,小名公司无人问津。
最初的阶段也从关注参赛者的才华变成了-
“哪家公司选中了它?是老牌玩家会做“煮熟的猪肉”吗?你拍过小网剧吗?有没有圈内明星帮忙?”
社会上的官二代“斗爹”;
职场面试官“滚资历”;
在“梦想导向”的选秀舞台上,也成了“背景”。
这让我想起了《武林传说》里老白举办鸡王比赛的一集。
比赛的初心是比拼实力,但做到了,就变成了各大用人单位的财力;
至于参加比赛的“鸡”,根本没人管。
像鸡肉王冠军赛,在这几年的选秀中:
“球员”成了最不重要的东西,选秀也成了资本的游戏。
在金钱和权力的控制下,“人”被忽视,“人味”消失。
少男少女成了流水线上的精致商品和面容姣好的模特道具;
即使把脸雕琢成了超越工业文明的美,僵硬的脸也很难散发出带有人类气息的灼热气息。
选秀成了一个筐,谁需要资本就往里装。
于是,男性经济和女性经济来了,梦想和人格消亡了。
而选秀和资本都在冷静地告诉观众:
我们不需要有实力的歌手,需要有好脸,背景优秀的偶像。
但这种改变,对于参赛选手来说,有的人感受到了雨,有的人只能淋湿。
伴随着老气横秋的选秀,还有穷人家孩子的明星梦。
之前的选秀是全国海选,各种鬼神都可以免费参加;
现在的草案设置了相当多的门槛,只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达到节目的起跑线。
从一个业余爱好者变成一个实习生是一场昂贵的金钱战。
戴蒙德曾经在节目中讲过,在韩国做一个研修生差不多要花60万。那时候家里没钱,父亲就到处凑钱,帮女儿实现梦想。最后他连爷爷的养老钱都拿出来了。
这几年也有选秀节目的选手投钱买第一期版权。
相比之下,穷人家的孩子太难通过选秀圆梦;
有人说农村出身的YCY火了;
是资本看到了她敢于在镜头前肆意哭诉,能够换钱的“珍贵的人味”;
有人说普通家庭的头发不容易红;
是导师和粉丝们看到了草根的梦想和力量,决定参与帮助人们梦想回到2007年;
而像坤这种,很难上演一出练习生个体凝聚力量,粉丝支撑命运的戏码。
如今的选秀已经成为富二代进入娱乐圈的“黄金通道”;
组建男团女团签公司,成了赚真金白银的信号。
而那些出道不成功的练习生,资本也能从他们身上榨出最后一滴血和泪。
为了赚钱加入选秀签约公司,练习生出道失败,不得不另谋高就。
当初承诺送你出去的合同变成了陷阱,自己找别的工作自己掏钱是违约。
出道就有劳务,不出道就有巨额债务。这是一个完美的资本变现闭环。
也正是在这种亚健康的循环中,选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