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渐弱的处理是任素汐过去很少碰到的,有些观众不喜欢这个剧因为它太沮丧了,女主角一直在走下坡路,几乎没笑过,除了苦笑。你能看出任素汐的形体也从开始的挺拔、离婚那几年的大步流星,到再婚后的佝偻,一个人是怎么被生活折磨得越来越畏缩。
这跟她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何其相似。
" 它的所有剧情都围绕这个人物在挖,有足够的篇幅来展现他的困境和解决困境的方法,以及最终解没解决困境,所有的力都用在了这一点上。"
任素汐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到希望以后能演这样的作品,《亲爱的小孩》应该让她圆梦了吧——一个小人物深陷在困境中始终走不出来,只能细细咀嚼痛苦。
通过方一诺这个角色,任素汐算是证明了自己不是只能演泼辣、强硬、大大咧咧的粗线条的女性。她不只有硬,也有内柔的那一面。尤其是和谢天华在一起,是她最松弛、柔软的样子。
对比她在上一段婚姻中的咄咄逼人和歇斯底里,住在谢家的大家庭里,她学会透过表象看一个人的实质,达到目的就好,不逞一时口舌之风。
我特别喜欢 32 集她和谢天华把话说开,两人和好如初之后,她像牵着小孩一样牵着对方的手,轻快地哼着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个镜头。路边昏黄的灯光照亮她的脸,有一种奇异的明媚。让我想起《驴得水》里张一曼在纷纷扬扬的蒜皮中露出的笑脸。
在表演上任素汐不是一个贪心的人,她从来不接自己驾驭不了的角色。她在《人物》的专访里总结道:每个角色都是我身体里的种子,需要用到哪一颗,就让它努力发芽长大,其它的收回去。
" 我只有让角色和我嵌在一起了,这个东西的可信度才高。"
是的,让她去演林黛玉那肯定不合适。嵌合度最高还是她的飒爽和硬气。但每个人都是立体的,拥有很多不同的切面。但就一个 " 硬 " 字,也可以有很多种表现方式。
《驴得水》的张一曼硬在遵从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勇敢追寻自由;
《半个喜剧》的莫默硬在坚守自己的爱情观和道德底线;
《我在他乡挺好的》的纪南嘉看似是一个 " 女霸总 ",够硬了吧?任素汐却演出了一个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单身女性的焦虑和无奈;
《无名之辈》的马嘉旗全身都是软的,唯独剩一张能动的嘴也得硬起来。
细细想来,这些角色从收益最大化的角度看都不算好角色,争议多、风险大、表演难度高,而且观众代入感低,票房号召力有限,大多数女演员不会接。也就是对表演心无旁骛、没有杂念的人才会如获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