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 又准备对一档国综说再见了。
的确辉煌过。
内娱最难组的局,它能组;国内最难请的明星,它能拿下;磕磕绊绊连办七年,逐渐跻身热度一线的 " 国民综艺 "。
如今?
刚开播,全网倒戈大骂吃相难看;
刚开分,评分跌破及格线,稳定 4.4。
不得不说节目名从来没有夸大:
喜剧界的王牌,沈腾 + 贾玲 + 杨迪;流量界王牌,华晨宇 + 关晓彤;综艺界王牌,吴彤。
一手好牌打稀烂?
要 Sir 说。
一桌凑数的牌局,注定难以尽兴。
01
不想演了
第七季给 Sir 的第一感觉:给广告商交作业。
贾玲累了,沈腾疲了,吴彤没活了。
真正的主角换代了 ……
换成谁?
bingbing~
提!词!器!
开头介绍看提词器;背古诗也要看提词器。
△ 杨迪:导播老师,下次提词器字体要打大点哈
最离谱是沈涛。
不是抬头看提词器,就是低头看台本。
这广告词翻来覆去 Sir 都会背了,沈涛还不会。
广告商也太好糊弄了,这么硬的口播都能给钱:
某华语乐坛领军人物 aka 清纯孩他爹,给大家科普完陆游是有名的猫奴,贾玲就盯着提词器开始念:
玲:我也喜欢养猫
华:你喜欢什么猫
玲:我们的老朋友 ** 猫(品牌名)
如果说一个人看提词器,还是小部分不敬业;那一群人都看题词器,是不是节目本身出了问题?
为此 Sir 特意拉表格计算一番。
拿第一期为例,包括粗暴植入和口播,广告时长达到 8 分 55 秒,节目总共才一个半小时,占了快九分之一。
哦,这还没算贴片广告。
△ Sir 亲自一秒一秒数出来,也是真爱了吧
一期就完成第一季半季的 kpi,建议年底节目组开年会,把 " 团队最佳贡献奖 " 直接颁给商务部。
广告的密集,只是表,更致命的还是里。
它的模式集中了内娱综艺所有偷懒的 " 诀窍 ":堆明星、拼资源、抄袭和逻辑不清。
衰落,或许正印证着这些 " 诀窍 " 的失灵。
02
不想玩了
众所周知,《王牌》手握两大王牌:
明星和游戏。
就这仅有的俩杀手锏,这几季也越来越拉。
Sir 直接拿王牌前中后的三季来纵向对比一下。
《王牌》有个拿手的常见主题 " 武侠 ",这个选题分别在第一季、第四季和第七季,来回做了三次。
初期第一季。
嘉宾包括梁家辉、杨紫琼、黄日华、张柏芝,以及《武林外传》剧组,或多或少都演过些经典武侠作品。
此外,还有当时顶流黄子韬,准顶流小鲜肉吴磊。
中间吴磊表演《壁花小姐》时,还忽然走出了原唱阿雅。
一浪接一浪。
不说高潮,起码全程惊喜迭起,环节每推进一次,就能变出来个明星,越往后越大咖。
明星来了也不是走马观花。
时年 54 岁的杨紫琼和黄子韬 pk,一段打戏全程吊着威亚;
58 岁的梁家辉也在游戏里和年轻人打成一片;
那时的嘉宾反应很真,倪虹洁看见当时的小鲜肉黄子韬,立刻变成星星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