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仙人的 A 面,是全网爆红的乡野超模。
而 B 面,则是不被理解的留守少年。
出身广西农村的他,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本来他一辈子都和时尚扯不上什么关系。
只因小学时在电视里看到了走秀,被深深震撼。
当别的小孩都在玩耍的时候,他独自一人模仿模特们的眼神、台步、动作。
没什么时髦的衣服,他便收集廉价的材料进行设计。
但做模特对于一个农村留守少年来说,是个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谋生路,陆仙人 16 岁便辍学打工。
当过汽修厂学徒、餐厅服务员、发廊洗头工、流水线工人 ……
后来遇上短视频崛起,陆仙人觉得自己的模特梦有了一丝曙光。
他用厂里的边角料做时装,拜托工友们帮他录视频,然后自己剪辑、上传。
但,追梦之路逆境重重。
首先便是工友的不理解。
翻白眼和冷嘲热讽,已是家常便饭。
一些工友见视频数据没有起色,就再也不愿意参与。
其次是乡亲们的不理解。
19 岁那年,他决定辞职回乡,当一名全职博主。
但村里的闲言碎语比工厂更伤人。
因为经常穿女装,画大红唇,他被骂不男不女,不伦不类,不务正业。
正如顾长卫执导的电影《立春》当中。
闭塞的北方小镇,容不下「文艺青年」。
梦想成为歌唱家的女人,被当成一个笑话;
表演芭蕾舞的男人,遭众人嘲笑,质疑性取向;
热爱人体绘画的画家,被扣上了流氓的帽子。
而陆仙人哪怕再有天赋,他异于常人的梦想,同样难以得到老乡们的正视。
这是文化环境使然。
更大的打击则来自网友。
爆红之前,他的视频下最常见的是黑粉,骂他人妖、变态、丑八怪。
但陆仙人自我和解了,为了梦想,他自动忽略了这些杂音。
就像《爆裂鼓手》里的安德鲁。
小地方出生,没有能指路的长辈。
只好绝情断爱,一心打鼓。
打到灯光全部熄灭,教学楼里的人全部走光,鼓槌上沾的全都是血。
他还是不闻不问,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梦想是成为顶级鼓手。
陆仙人是幸运的,因为他火了。
靠堂弟和 10 岁表妹的帮助,拍出了出圈的视频。
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从自家的院子走到了巴黎的秀场。
还多次作为全场唯一的男模,带头走秀。
更幸运的是,他没有因为成功而失去初心。
在参加综艺节目时,他以留守儿童为主题设计作品。
并且把童年的玩具作为元素融合进去,赢得了很多观众的肯定。
陆仙人的翻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当下,我们的生活被工作过度挤压。
留给自己喘息的空间,越来越少了。
严峻的疫情,则更加剧了心理上的压抑感。
所以,当陆仙人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
尽管身处逆境,他仍然能如此纯粹地追逐梦想。
而坚持做着这一切,不是为了成名,只是因为热爱。
对于已经被生活虐成咸鱼的当代人来说,具有一种普世的反焦虑价值。
其实,就算陆仙人没有成为真正的国际超模,他的经历依然是激励人的。
勇气本身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成功」。
正像农村出身的诗人余秀华。
对于一个脑瘫患者,一个农妇来说,写诗当然是「不现实」的。
但她一写就是 13 年,无关功利。
将自己对命运、爱情、欲望的,挥洒成热烈的诗句。
一切标签在她面前都显得苍白。
《摇摇晃晃的人间》
前几年还有一个和陆仙人更加相像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