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一条人物采访登上了热搜:" 反诈老陈 " 被网暴逼着辞职。
因为穿着制服直播,和其他搞笑博主连麦宣传国家反诈 APP 而出圈的反诈警官老陈,在被捧上了云端 7 个月后,陷入非议的泥沼。
老陈在百口莫辩中宣布辞职,又一个 " 红人 " 在全网瞩目中,由夸赞的高台中走下。
" 反诈老陈 " 当过兵,缉过毒,是反诈大队中的一员。
为了提高大家对网络诈骗的警惕,防止个人财产失守,老陈想过很多办法,最后尝试进入视频直播领域。
去年 9 月 2 日,老陈无意中连麦到了穿着古装的搞笑博主 " 西厂公公 "。" 西厂公公 " 乍一看对面穿着制服的老陈,吓得心慌腿软口吃,卯足劲儿解释自己没做坏事。
一个正气凛然,一个邪气四溢,产生了奇妙的戏剧效应,加上连麦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重视网络诈骗,更让整场连麦的调性直接 " 升华 "。
大家看直播回放,被逗得哈哈大笑。
在火上热搜之后,流量随之而来,老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扶持和展示机会,便于反诈事业的宣传之余,也把自己暴露在了越来越多人的审视中。
后面的一系列事件:和明星夫妇连麦;公益直播没关打赏;把打赏所得全部捐赠;" 劝降 " 柬埔寨主播……
不论做得妥与不妥,初衷到底是什么:同一件事千人眼里有千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解读,非议随之而来,老陈再怎么解释也堵不住网友的挑刺:
他飘了、变了、红了就赚钱去了、脱了这身制服他什么也不是……
源源不断的投诉和举报涌向老陈和他所在机构,压力之下,老陈辞职。
但——蝉主这一次要说的,不是网暴。
网络暴力,不过是这个时代群体情绪的其中一个切面。
我们借由老陈或者随意一起 " 网暴 " 事件,来谈谈沸腾的舆论场背后的,焦灼。
表达的 " 尺度 ":
质疑,批评,网暴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被愈发频繁地提起,这个现象被普及并得到重视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逆反。
" 当代网民看到网暴就 high。"
" 网暴是个筐,什么都能装。"
" 网暴已经沦为了某些人的挡箭牌。"
更多人是真切地感到困惑:难道但凡开口评价,表示异议就等于参与网暴吗?
合理质疑,提出批评,网络暴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界限在哪里?
合理质疑,重点在于 " 合理 "。
比如怀疑学术造假,产品伪劣,那就 po 论文查重,甩质检报告。一旦得到证实,见好就收,绝不撒泼纠缠;
提出批评,是就事论事,不迁怒。
比如某某技艺超强,实力斐然,但言行举止上略有瑕疵。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批评是为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对其一棍子打死,把过往的成就全盘抹杀;
而网络暴力,从骨子里就自带偏见和恶意。
常见的话术有:
看到女孩不穿内衣,穿吊带衫,发性感自拍,就造谣别人出来 " 卖 ";
女孩升职加薪 / 开奔驰住豪宅,不经考证就指认对方 " 靠男人上位 ";
看到科研学者买奢侈品开豪车,就是贪慕虚荣,生活腐化;医学专家提的主张不合心意,就是沽名钓誉,崇洋媚外……
在这类人眼里,脑海中对一切都抱有浅薄的认知:
女人应该这样,公众人物应该这样,媒体人应该这样……但凡你和我认知里的刻板印象有一丁点出入,那就是你有错。
蝉主的后台,也常常会发生戏剧的一幕:
写某些话题的时候,有人欢欣鼓舞,将我引以为知己;哪天给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和态度,会收到类似的威胁:" 你居然写了这个 XX?恰烂钱!取关了!"
判断一件事一个人的标准不是客观的对错,而是自己的好恶。
他们学不会平和对话,也不懂兼容并包的重要。
脑海里溢满了党同伐异的戾气,和以偏概全的恶意揣测,为了发泄而攻击。
在网络暴力这个议题上,我们有过太多惨痛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