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和之前几年一样,海外剧也仍然是高分剧集区。今年播出的海外剧 TOP9 平均分为 7.9,比国产剧整整高出 1 分,前三名分别是《星空下的仁医》《少年法庭》和《语义错误》,评分都在 8.5 以上。
只根据头三个月的评分情况下结论可能为时过早,但一个可能的猜测是:国产剧豆瓣评分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上升后,终于要迎来回落了吗?
偶然和必然
国产剧的豆瓣评分之所以主流舆论场声量越来越大,是源于豆瓣用户看待国产剧的 " 批判性 "。只有真正优质的国剧才会在豆瓣获得好评,除此之外,任何因素都阻挡不了低分的诞生。2018 年,收视率破 2 的《娘道》在豆瓣只收获了 2.5 分,迪丽热巴获得第 12 届金鹰奖时,《漂亮的李慧珍》从 4.6 暴跌到了 3.1。
2018 年后,随着评分重要性的提升,豆瓣的用户生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豆瓣评分人数 TOP20 的国产剧中,有一半以上都是 2018 年以来的剧集。打分的人变多了,平均分也升上来了。当 " 批判性 " 在国剧领域逐渐变得温和时,豆瓣评分的公信力则随之下降,很多人心里的 " 好剧门槛 " 也从 8 分默默提高到了 9 分。
这种变化有迹可循。早在 2010 年,豆瓣创始人杨勃就做出决定,将豆瓣的社区功能和书影音服务内容进行重组,再拆分成豆瓣读书、豆瓣电影、豆瓣音乐和豆瓣社区。这一决定,使得两批完全不同的用户,得以在同一个 APP" 和谐共存 "。
善用书影音功能的,是早期被打上 " 文艺青年 " 标签的豆瓣核心用户,电影 TOP250 中以 9.7 分位列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赎》,能够获得 213 万用户打分。而热衷看国产剧、喜欢为国产剧打分的用户,不少是随着娱乐类豆瓣小组的崛起而涌入的。
这也是国产剧成为所有评分系统里波动最大领域的原因,相比之下,书影音的评分系统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定,纪录片、动漫等较为圈层化的内容也同过去一样,属于 " 高分内容聚集区 "。而 Q1 豆瓣评分的回落,或许跟娱乐类豆瓣小组所遭受的风波有一定关系。
豆瓣核心用户对国产剧评分带来的影响里," 滤镜 " 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豆瓣的 " 海外滤镜 " 由来已久,《开端》成功出海,在 Netflix 播出后,就有不少网友表示," 如果《开端》在海外首播,至少有 8 分。"
另外,海外剧的打分人数偏少,也是造成其评分普遍高于国产剧的原因,今年 Q1 评分前十的海外剧中,只有《少年法庭》和《社内相亲》的打分人数超过了 6 万。
" 时代滤镜 " 的威力也开始展现。在国产剧 TOP20 的榜单里,最 " 年轻 " 的是 2015 年播出的《琅琊榜》和《毛骗 终结篇》,有 15 部都是 2010 年以前的作品。新剧在豆瓣的突围开始愈加艰难,毕竟每个类型都有至少一部经典作品坐镇。
老剧的 " 回潮 " 也是经典剧集评分上升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在全网剧集大盘下滑的 2022Q1,老剧有效播放来到了 414 亿,同比上涨 4.3%,在整个剧集大盘中的有效播放占比达 54%。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给新剧打高分,不如给老剧打个五星,圆一圆自己的情怀梦。
此外,粉丝大举 " 入侵 " 豆瓣对国产剧的评分造成的影响,也像是到达了一个 " 高点 ",开始有反弹的倾向。去年年底,《风起洛阳》播出时遭遇了 " 超前点评 " 事件,大量一星和五星的评分在开播前出现在页面中,再次坐实了豆瓣评分的 " 可控 ",也将一切有流量明星出现的剧集评分可信度拉到谷底。
来源微博 @豆瓣电影
负责豆瓣渠道维护的小许曾对毒眸表示,像《风起洛阳》《女心理师》这种 " 多方势力 " 混战的情况,已经引发了平台的关注。" 最近这两部新剧太猛了,尤其《风起洛阳》,豆瓣处理掉了账号。现在粉丝大规模上,我猜测豆瓣肯定要严控五星的,权重很低。"
今年截至目前,还没有一部流量明星参演的剧集在豆瓣获得成功,被粉丝认为 " 分低 " 的《恰似故人归》,其实已经是当中的领跑者了,正午阳光操刀、张艺兴参演的《相逢时节》拿到 4.8 分,李易峰的仙侠剧《镜 · 双城》 只有 3.9。
虽然在尚无权威评分体系的国产剧领域,豆瓣评分已经几乎是认知度最高的标准,但归根到底,豆瓣只是一个平台,评分难免受到各种维度的影响,无需过度紧张。即使评分是几万人打出来的 " 客观 " 评价,但看剧的 " 主观 " 感受,仍属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