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相爱 6 年从没有一起生活相处超过一个月,他们依然一心一意。
嗯,你俩是真喜欢异地恋哦。
@北野武术大师
如果非要在五一档看一部烂片,说实话,我是推荐《异地恋》的。
比起一些主创自我感觉良好,把画面调成有损视力的暗色、服化道极力做到每个(没用的)细节、演员说话用气音、每个人脸上都高深莫测、如果你说不好看还会被主创按在地上摩擦嘲你不懂艺术的烂片来说,《异地恋》这种,简直像是你永远得不到的那位贴心渣男,他渣,但会渣得明明白白、坦坦荡荡,也从不拖泥带水骗取你的任何信任。
片子剧情简单,就是讲年轻恋人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甜甜的恋爱走向残酷(?)的异地恋过程。不用怀疑,光线青春爱情片里的 MV 情结、没有逻辑情结、男主面瘫情结 …… 在这里也一样应有尽有,让我梦回情人节档连看三部情人节烂片的那个下午。刺眼的阳光攻击着我的饿肚,任敏的泪都流到了我的心里和钱包里。
比起那时候的《十年一品温如言》,这部还是手下留情了,起码没有一些十年前的狗血老梗,但这样也意味着比较平淡,全部的剧情:俩人谈了一场异地恋,患得患失,没了。最大的危机是,男士远在国外,女士生病(还好不是绝症,不然又可以 call back《十年一品》了)。
本来以为又是一个 " 无病呻吟大舞台,爱看你就来 " 的故事,但当他们在小旅馆看《悲伤逆流成河》;当最后摞出来一打火车票;当片尾播出素人小情侣们拍的抖音 …… 我悟了,我终于理解了光线十年如一日生产青春疼痛烂片的良苦用心。
他们只精准地收割,哦不,服务同一批小情侣,不管他们是分手了、结婚了、在学校被人欺负了、还是异地恋了,都能在电影里找到代入感。精准细分、垂直服务,这是什么精神?忠诚!做了那么多年青春烂片,光线也形成了一整条自产自销、前店后厂的产业链,自家艺人、自己出品,连抖音宣传套路都完全可复制,无他,唯概念直打尔。一句 " 异地恋 " 出来,激起小情侣无数,一个哭戏片段出来,底下也哇哇哭成一片,纷纷 @那个 ta。羡慕,真羡慕年轻人还能为爱情而痛苦,也羡慕光线背靠痛苦的小情侣敢在五一档强势逆袭。如果在平时,我是肯定要说 " 快跑 ",但在电影院要活不下去的当时当刻,我替影院感谢《异地恋》,毕竟,它不偷不骗,从名字到海报到预告片几乎明说了 " 我是个国产青春烂片 ",爱看的人本来就会去看,不爱看的,永远都不会看。
最后,感谢《异地恋》的逆行,也感谢他们为异地恋情侣拍出一部流水账,最后的最后,感谢在电影院看到结束的自己:4 月 30 号的广州,雨,我完成了今日的 " 当坚持不下去时再坚持一下 " 的目标,加油,明天的自己,将是一个更加坚韧的自己。
@M 就是凶手
这里先恭喜国产片又开辟出一种新的类型——酷刑电影。属于国产爱情片在新时期的新演变。
我觉得,我看了一部 108 分钟的整人指南。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一天 24 小时不间断地给 ta 打骚扰电话。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整天找 ta 茬,阻碍 ta 正常社交。
如果你恨一个人,你可以背下无数郭敬明式的句子,信手拈来恶心 ta。
然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你的生活里,每天也只剩下挖空心思怎么整 ta,累到可以随时原地去世。
你们不是真的讨厌异地恋,你们大概是真的讨厌彼此。
而电影说,这才是好的爱情,正向的爱情,感人的爱情。
当代国产爱情片越想表现美丽的爱情,越像是在展示一种严重的受虐癖——
都 TM 自己作的。
然后,受刑的还有观众。
我这种为了工作被迫观赏的。
以及,那些不得不去看一部国产爱情片的约会情侣,他们无形中与此类电影形成了绝望的呼应。
没事谈什么恋爱啊!你们在受刑!
@请叫我克劳德
意外的是,我竟然没有觉得很难看。
是因为之前感染过的《十年一品温如言》,让我体内产生了抗体吗?
国产青春片开启了一种模式,根本不需要什么编剧,只要把网帖搜集一下,合订成册:火车站送别啦,突然出现制造惊喜啦,远程陪同自习啦,挨个演一遍给你看。
不能说有多狗血,也就是动态版 ppt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