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让演员真正走进角色,导演组组建了《红楼梦》学习班,安排专家为演员们上课。
上课期间,每位演员都被要求要认真学习,做好笔记。
同时,他们还被要求需要学习琴棋书画、古代礼仪,进行形体训练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之余,还要系统的学习各种与《红楼梦》相关的常识与知识。
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圆明园的学习班中,演员们同吃同住,就仿佛真的像大观园里的姐妹一般的相处。
也是在那时,大家结下了羁绊一生的难忘友谊。
虽然只有36集,但用慢工出细活来形容87版《红楼梦》最贴切不过。从开拍到杀青,整个拍摄时间长达三年之久。
花费680万拍摄,这样的金额放在现在可能都不足够一个主演的片酬,可在80年代,这笔数字已经是天价。
剧组当时走遍了全国10省41个地区219个景点,片头中的巨石就是取景黄山的著名景点。
按照原著的描述,剧组更是在北京建了大观园,在河北正定县建造了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等实景,拍摄完成后,便成了人潮涌动的热门景区。
另外,剧中精美的服饰也极尽华丽、美轮美奂,哪怕放在现在来看也是古典美学的标杆。
因为没有具体的历史年代,当时的服装设计师史延芹为了能够呈现出书中各人的不同特质,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她翻阅典籍参考的是不同时期服制中最美的部分。
耗时三年,总共设计出2700多套的服装,光王熙凤一角就拥有74套服装应对不同场合。这样的排面,摸着良心说,现在也是无人能及的存在。
说到流传了35年的经典,由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创作而成的13首专属音乐也是一绝。
从提笔创作到完成,历经四年,其中光写好一首《葬花吟》就费时一年零九个月。
而剧中《枉凝眉》、《葬花吟》、《聪明累》等一系列歌曲依旧是刻在不少人DNA里的经典名曲。
音乐一响,那画面感就扑面而来。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不得不说,在艺术上如此精雕细琢,追求精益求精的87版《红楼梦》属实是难以超越的。而对于参演剧集的一众演员们来说,《红楼梦》的空前成功在他们的人生起点画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冥冥之中也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这其中,有人坚持初心,有人换了赛道,有人收获了真爱,也有人一朝入梦终生未醒,令人唏嘘。
转行从商。
当年剧集播出后,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夜之间成为最耀眼的星星。
但在这耀眼的光芒背后,因为黛玉的形象与标签过于深入人心,起点太高成为了她接戏的障碍。
在热度最高的三年之内仅仅接演了一部戏,此后,她又选择了短暂的出国,最后还是没能继续当演员,转行成为了一名商人。
当被问及喜欢别人如何称呼自己,已经身为董事长的她还是更青睐林黛玉这个称呼。
而外形出众的宝姐姐张莉拍完戏之后也并没有投身演艺圈,在海外经商的她活得充实又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