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娱乐专稿(庄自修/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产剧似乎患上了“热搜焦虑症”。
一旦有新剧播出,狂轰滥炸式的热搜宣传紧随而至,尤其是一些流量演员主演的剧,播出期间几十条热搜是标配!
数量多也就罢了,“社会新闻式”的话题词也把网友骗得一愣一愣,什么#王一丁丧失生育能力##顾昕入狱#,怎么吸睛怎么来。
与热闹的热搜不相匹配的是,很多所谓的“爆剧”,豆瓣评分不到6分。
热度与口碑倒挂的背后,是影视剧十年来营销渠道、方式、内容的巨变,尤其是价格——十年间暴涨不止百倍!
一部“流量剧”几十条热搜是标配!
当#吕小天牺牲#这样的话题词登上热搜时,让不少网友感到无语。
“买的啥破热搜,我还以为是哪个英雄真的牺牲了。”
“这种热搜麻烦带上电视剧名字,否则就是对真正关心烈士的人的极度不尊重。”
影视剧热搜话题词越来越社会新闻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此前还出现过“王一丁丧失生育能力”“顾昕入狱”“冯晓琴老公意外身亡”“老黄去世”等让人乍一看还以为是新闻事件,点进去才发现是影视剧人物的热搜。
虽然微博在这些话题词后面用“剧集”“综艺”等关键词做了区分,但这样的标注就像是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一样,很容易被忽视,依然有不少人被这些吸睛的话题词骗进去。
除了有“诈骗”嫌疑,影视剧热搜数量的泛滥也让不少观众很是反感,一部流量明星主演的电视剧,播出期间几十条热搜是标配。
以2021年微博综合指数TOP10榜单为例,西瓜指数显示,电视剧《女心理师》热搜65条、《斛珠夫人》热搜60条、《斗罗大陆》热搜56条、《风起洛阳》热搜47条、《扫黑风暴》48条、《你是我的荣耀》热搜45条……
统计的热搜中,还仅仅只是以剧名搜索的结果,如果加上主演的名字、主角的名字,可能数字会更惊人。
与热度不相匹配的,是它们的口碑。
《千古玦尘》5.2分、《女心理师》5.1分、《斛珠夫人》4.8分,《斗罗大陆》《你是我的荣耀》《风起洛阳》勉强及格。
当然,热度与口碑倒挂,也不仅仅是这几部剧的问题。
国产剧为何困在热搜上?
国产剧为何热衷于在热搜上轰炸式宣传呢?
“一部剧能有几十个热搜,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爆款,全民讨论度高,不过这种现象级的剧很少。”资深宣传乐乐说道。
“另一种比较常见,那些大流量艺人主演的剧,剧方最多买个新浪合作资源包,花不了多少钱,他们隔三差五会打出一个话题词,主演的粉丝就会很努力地做数据,话题词即便无聊也能上热搜,没办法,天天过节的顶流粉丝也不是没有,哥哥吃鱼卡喉咙都能整出一周年纪念。”
宣传晓晓则表示,剧集热搜多,大多时候是多方一起的结果,艺人(主演、配角)、播出平台(卫视、视频网站)、出品方、甚至主创都有参与,“甲方爸爸对热搜确实比较看重,毕竟热搜可以量化,是具有引导性的宣传方式”。
不同的话题词有着不同的作用。
剧名类热搜看似最没内容,但当网友连续多日在热搜榜上看见同一部剧的剧名时,会一定程度被吸引点进来看一下,而如果内容或演员感兴趣的话,大概率也会追一下。剧情向的话题词则是增强观众黏性和讨论度的。
之所以扎堆热搜,晓晓认为是影视剧播出方式的变化所导致的。
“卫视时代,大家更重视收视率,那如何更精准影响卫视用户,是早几年宣传渠道的重点,比如,邀请剧组主演主创上卫视的娱乐节目、在定点小区做观影会送礼物、大量投放户外、地铁广告等。”晓晓说道。
“视频网站时代更看重播放量、完播率和整体剧集热度,那相应投放渠道就会从卫视受众关注的渠道,转向更具互联网属性的渠道,譬如微博、抖音、小红书等,而热搜作为年轻网友获取资讯的一个重要通道,自然也成为了影视剧宣传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