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宣传价格十年暴涨百倍!
随着渠道的变化,影视剧宣传的内容和价格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制片人陈骏透露,卫视时代,电视剧宣传模式非常简单,基本就是,拍摄阶段找媒体探班,拍一些花絮,播出的时候开个发布会,向观众分享一下戏的类型,播出时间,等到播出了,安排主演做采访,聊的也都是剧的幕后故事。
“虽然那时候宣传少,不够专业,但宣传的内容都很正能量。”
反观如今,陈骏称如今的宣传方式透着一股浓浓的“铜臭味”。
“视频网站时代追求的是点击率,一旦唯数据论,宣传就容易没底线,闹绯闻、炒CP、想尽办法博人眼球。”陈骏说道。
“如今虽然也搞发布会,但已经不怎么说正事了,宣传也是以制造话题为主,买热搜、买位置、全都得花钱,他们衡量宣传效果好不好,不再是这个戏有多大意义,而是今天上热搜了没,观众来看了没?”
十多年时间里,宣传费用暴涨不止百倍!
制片人谢晓虎透露,2010年左右,3000万投资的电视剧,宣传最多搞个探班,发几个通稿,开个发布会,林林总总加起来5—10万就够了。
而如今,有的剧一组海报就得1万,从官宣、拍摄、杀青、定档到播出,光海报就得花出去50多万,然后还有宣传片、预告片、花絮等等,这又得五六十万,而这都只是前菜,真正的重头戏在剧开播后,文案、新媒体投放、热搜轮番轰炸。
“一个大号投放都得两三千,有时候一天下来就得20万,再加上热搜等各平台推广费用,宣传费能达四五百万,最高的时候甚至有1000万,这就是这十年的变化,从5万变成500万,甚至是1000万!”谢晓虎感叹道。
谢晓虎并非危言耸听,过往一些影视公司的财报早就揭露了这个秘密。
欢瑞世纪2016年财报显示,李易峰、赵丽颖主演的《青云志》营收2.9亿高居榜首,景甜的《大唐荣耀》以2.8亿营收紧追其后。
两部剧收入虽然相差不大,但宣传费用却天差地别。《青云志》的宣传费用高达4634万元,而《大唐荣耀》仅用了175万。
“有的剧播得挺烂的,但宣传营销做得特别好,就显得剧特别火。”晓晓犀利地说道,“前几年网站还能买流量的时候,很多剧的点击率能达到几百亿,如今的热搜轰炸依然是老一套,看起来天天上热搜,好像很火,实际上背后不过是多花钱买了几个热搜资源包。”
在这样的全方位营销下,有些剧不“火”都难。
谁在为虚假的营销买单?
在疯狂的营销模式下,是被伤害的国产剧。
首先,铺天盖地的宣传,尤其是视频介质的大量发布,造成很多网友只看高能片段的情况,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创作者,使得这几年出现了不少“台词剧”“伪现实主义题材剧”。
这些台词剧每句台词都像是金句,戳中观众心声又易于传播,但当观众真正去看剧时,发现这些剧口号喊得飞起,内容却悬浮不接地气。
一位从事影视营销工作的业内人士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出现这种情况,或许跟“宣发前置”有关,也就是在拍摄的时候,创作者已经知道怎样的金句会更容易得到网友的讨论和转发,所以强行在台词中上价值观,不考虑跟剧情搭不搭。
现实主义题材剧将社会热门议题杂糅进剧本中,无限放大其中的矛盾点,创造新一轮话题,使得都市剧走向另一个极端。
比如此前都市剧中泛滥的“樊胜美式家庭”设定,这两年又在扎堆讨论“生育焦虑”,这样的做法虽然赚了热度,但失掉了口碑,所以才会造成热度与口碑倒挂的现象。
陈骏直言,如今这样的变化似乎不难理解,从前出品方把剧卖给电视台,播成啥样他们都会给钱,但如今卖给视频网站,评级不高,热度不够,点击率太差都可能导致他们拿不到尾款,重压之下,出品方只能拼底线式的营销。
但这样的营销何尝不是“皇帝的新装”呢?
“有的微信公众号发一篇文章1万块钱,结果只有1000个人阅读,所谓的百万微博大号,发一条文案收你5000元,实际上自己转发自己评论,闹上热搜的CP炒作,还不如塌房来得快,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当然,在虚假的火热中,也确实有一些热度与口碑齐飞的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