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悼念!“人民艺术家”秦怡女士于9日4时去世
做多少,算多少
但哪怕只穿蓝布衣服,秦怡也是美的。她的美,美在鲜花簇拥时。她的美,更美在繁华散尽后,面对宠辱的优雅和坚强。86岁时候,秦怡为地震灾区捐出了毕生积蓄;93岁高龄,秦怡又自编自演自筹资金拍摄了电影《青海湖畔》,热诚十足。“这个故事在我脑海里十年了”。于是,女气象工程师梅欣怡舍小家为国家的动人故事,秦怡前后只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三万多字的剧本。她说,因为和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整个剧本创作“一气呵成”。当时有人为老人的健康着想,劝她在上海的摄影棚里搭个布景,“艺术创作离不开真实,我一定要亲自下生活、上高原进行实地拍摄,才能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能感动观众、对得起观众。”于是,她不顾自己的年龄和身体,坚持和剧组成员一起登上青藏高原,坚持工作在拍摄第一线,坚持活到老、干到老,“我们在高原拍了一个多月,我自己走到了(海拔)4300米。”影片完拍快要七年,当时的搭档也是晚辈、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说:“我一直记得秦怡老师一句话,我的年龄不是由我决定的,但是我的生活可以由我决定,我只要活着就要工作,工作要比不工作强。”
后来的那好几年,秦怡又参演了由陈凯歌执导的古装电影《妖猫传》,95岁的她扮演一位曾见证唐王朝跌宕命运的老嬷嬷。虽然只拍了三天,但在片场秦怡仍努力学习,“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任何东西都学一点,是必须的。我作为一个电影演员,虽然有点经验,但还不够。”
2019年,已经97岁的秦怡在华东医院疗养期间还参演了公益电影《一切如你》。镜头里,她为老伴做了吃的,焦急地等在病房外,她有些消瘦,但银发红唇,再配上金丝边眼镜,精神奕奕;镜头里,自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秦怡与电影相伴超过八十载。镜头外,那一年已经97岁的表演艺术家,作为电影界的唯一代表获得了“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和 “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镜头外,今年1月底,记者最后一次在华东医院病房看到秦怡,她正恬静地坐病房的玻璃窗前,桌上摆着这几年生日时候她的相片。看着时光轻轻抚过,看着自己一年又一年的笑容,秦怡又笑了,一如往昔的从容和美好。
秦怡个人生平简介:
1938年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
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
1941年进入中华剧艺社,并出演了《草木皆兵》《戏剧春秋》等话剧。
1946年出演剧情电影《忠义之家》。
1947年主演剧情电影《无名氏》。
1948年主演爱情电影《遥远的爱》。
1949年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并主演了爱情电影《失去的爱情》。
1950年主演剧情电影《农家乐》。
1956年主演电影《铁道游击队》《马兰花开》《哥哥和妹妹》。
1957年主演的体育电影《女篮5号》上映。
1958年主演剧情电影《红色的种子》。
1959年出演剧情电影《青春之歌》《林则徐》。
1961年主演剧情电影《摩雅傣》。
1963年主演剧情电影《北国江南》。
1979年主演剧情电影《海外赤子》。
1982年主演文艺剧《上海屋檐下》,并凭借该剧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1984年主演剧情电影《青山夕照》。
1985年出演爱情剧《我是一片云》。
1987年主演剧情电影《闺阁情怨》。
1995年,秦怡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2年出演情景喜剧《活个精神头儿》。
2008年出演以西汉宫廷为背景的古装剧《母仪天下》,以及剧情电影《我坚强的小船》,同年还获得了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2009年获得中国妇联和人民日报等十一家中国媒体授予的中国十大女杰称号、中国五一劳动奖章、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上海文艺家终身成就奖。
2010年被评选为“十大感动母亲”,获得“母亲真情杯”奖。
2012年参演的现代医疗剧《心术》播出。
2013年主演微电影《幸福家味道》。
2015年由她出品、编剧并主演的剧情电影《青海湖畔》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并凭借该片入围第7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同年,她获得第11届中美电影节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