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面对陌生的事物时,由于担心自己做不好被批评,所以会下意识地先说"不"。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鼓励孩子,给予孩子安全感。
爸爸与妈妈,乃至育儿专家、明星嘉宾共同参与讨论。
不只为指导哪一方,更为在共性问题上引发思考、反省自身。
因为育儿,理应是家庭中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学习的一课。
所以,这档节目是要鼓励男性走进家庭,担起全职爸爸的责任吗?
不然。
《爸爸当家》只是想要在社会规训和传统框架尚且坚固、难以撼动的当下,在育儿、在社会分工上提供一些新的解题思路。
传统框架内,生产和育儿两件事总与女性紧密捆绑。
前不久的日剧《桧山健太郎的怀孕》,就试图从生产上撬松一些禁锢。
在剧情设定中,男性也可以怀孕。
于是不出所料的,怀孕的男性与女性一样,在社会中受轻视、在职场中受排挤。
天马行空的设定固然解气。
可转念一想,却隐隐让人觉得可悲和无奈——
难道任何性别只要和生育扯上了关系,就注定会变得不幸?
难道能生育就是女性被置于弱势地位不可撼动的根源?
而答案,其实剧中早已给出。
当广告项目需要男性孕夫来树立新形象的时候,桧山健太郎突然从被下放、被架空的"公司之耻",转身一变,成了公司里的香饽饽。
看到没,决定孕者价值和处境的,从不是生育本身,而是外界强势的声音和裁量。
而相比"生",其实大众对于"育"的刻板印象、伦理规训更多。
对母亲,从影视剧乃至现实,多被看作为孩子处理杂事、照顾起居的。
附带咆哮、严苛、情绪不稳定标签。
而精神关怀,深切沟通的智慧型角色,则多由"知书明理"的父亲形象充当。
相反,父亲全职育儿,不是饱受非议,就是被当稀有动物围观。
节目中不难看出,几个家庭所能接触到的最亲近、最有影响力的"外界"——长辈们,对于全职爸爸都还算包容理解。
葛沛豪家中,婆媳俩一起"围观"葛沛豪做家务不说,葛沛豪妈妈还扎心补刀:男人总要付出多一点的。
肖杰的岳父岳母初闻虽诧异,却也给予了肖杰鼓励。
那有了充足理解和支持,总该没有后顾之忧了吧。
可即便是这些"全职"处境已相当理想的家庭, 在细节处同样透露出隐痛。
四年全职的葛沛豪,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午夜前的那几个钟。
为了第二天还有精力带娃,除了喝点小酒看看综艺,其他事什么也做不了。
而Ben的妻子李灿,好不容易可以放下担子拥有空闲,却找不到任何想做的事情。
甚至比带娃时还要焦虑、还要空虚。
李艾在大家讨论全职爸爸的工作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爸爸们所经历的,其实是每个妈妈都再熟悉不过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