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的叙事总能让尴尬事带上些粉红泡泡,四两拨千斤让人暂且忽视打工的沉重,不似国产剧百般交代莫向晚的艰苦身世。
《流星》和《怪你》相比,还是童话成分更多。
《怪你》出彩的是秦岚的职场线,金牌经纪人莫向晚不仅不觉得为艺人操心无用,还乐此不疲,享受着解决事故的能力。
由于她的紧抓不放手,养出了好几位离她而去的 " 白眼狼 "。
这么想来,公司的工作人员为此操心至极,事业粉把苦口婆心劝艺人进组和大刀阔斧撕公司不作为两手抓,明星在舆论中心承载着这些情感,把钱赚了却不一定领情。
经纪人起码还有微薄的薪水,粉丝可真是除了感情慰藉全都一场空。
当然,不包括卷钱跑路的大粉们。
《流星》中接受采访的李圣经说,把无用的为艺人操心的事情当成工作来做很有趣。
虽然因为艺人做错事要不停向记者和媒体道歉,但是艺人有喜事她同样也能收到祝福。
这种有趣我大概率是无福感受了。
我想说,为艺人操心是最无用的事情,我倒立赞成。
李圣经向大明星男主说我的年薪没有你时薪高时,真是让人狠狠共情。
不管是 9 亿、208 万,还是 1.06 亿,都是普通打工人几辈子难以企及的数字。
可没人出来造星,无聊的世界也真是有够无聊的。
就像现在。
人人都想红,MCN 公司开到了县城,却没有红人。
《流星》剧里经纪人看遍了选拔现场没找到能培养的新秀,蓦然回首在街头挖了个卖汤饭的帅小伙成为演员预备役。
现实没有汤饭小伙,或者说现在还没出现。
既定模式下的一套造星法因为风险程度的提高创造力不再,没落下来。
疫情常态化下逐渐步入的自助式生活,凡事讲究个 " 自力更生 ",购物自己开团、乐迷自己办音乐节、甚至想看打歌的粉丝都自己办节目了。
人人都能做输出者的年代,一群业余爱好者挑起了做内容的担子。
虽说业余总是不太被看好,可谁又知道呢。没准 2023 年娱乐圈的天降紫微星就降落在这些爱好者们生产的副产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