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时刘姥姥的扮演者一出现,也给杨树云制造了很大难题,因为原著中的刘姥姥是个乡下老太太,而扮演刘姥姥的演员当年只有四十多岁。以及刘姥姥的形象还要和贾母形成鲜明的对比。
基于这几点,杨树云又开始了他的设计。
首先是在头发上做足了功夫,富人家的老太太,因为吃得好、懂得享受,头发质感也应该是很好的,杨树云给贾母的头发做出了一种油亮有质感的感觉。
而刘姥姥的头发,因为风吹日晒又不懂得打理,所以要粗糙一些。
此外,杨树云给刘姥姥扮演者的牙齿上面,特意画上了很多牙垢。考虑到古代农村人是没有太多条件刷牙的,所以要从细节上更加凸显刘姥姥的生活习性。
不过说到底,杨树云花心思最多的角色,还是林黛玉。
杨树云可谓是使出了全身力气还原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
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描述是 " 罥烟眉 ",杨树云便查阅史料记载,甚至详细了解了西施等美女角色的样貌,但始终无头绪,最后杨树云翻阅了曹雪芹好友郭敏写的诗,里面有一句 " 遥看丝丝罥烟柳 ",终于让杨树云有了一点想法。
他跑到西湖边,看到四月清晨,飘荡在雾中的柳叶嫩芽,一下子理解了什么是 " 罥烟 ",又将这种感想移至 " 罥烟眉 ",杨树云想,林黛玉的眉毛应该是灰中发青,整体呈现柔、稀。
再加上林黛玉体弱多病,她的神色应该远不及王熙凤,所以杨树云给林黛玉设计的眉毛是向下走的。
陈晓旭试妆那一天,得知自己的眉毛要改成向下走、柔又稀的八字眉,其实不大愿意,但杨树云很耐心地给陈晓旭解释,最终陈晓旭还是试了这个妆。
化完妆的陈晓旭,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下子就哭了,她觉得自己的样子好柔好可怜,很快便找到了演林黛玉的感觉。
杨树云对陈晓旭的刻画甚至精细到了手。
林黛玉第一次坐轿子到宁国府,最先展示的不是脸而是一只手,杨树云希望观众看到手,就知道这是林黛玉,所以在这只手上下了好大功夫。
短短几秒镜头,杨树云花了两个小时给陈晓旭抹指甲油、护手霜,甚至上了定妆粉,杨树云一度想过要不要画一点油彩。
因为有了这些功夫,才让黛玉亮相这一幕显得神秘、唯美、无可替代。
后来,很多人都希望杨树云能重现黛玉妆,杨树云都没有答应,他说《87 版红楼梦》是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我不会化了。
我们从杨树云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一个电视剧的化妆师并不是这么好当的,首先他要对这个剧本、原著非常了解,杨树云就是这样,对《红楼梦》里的桥段、人物关系很是清楚。
其次,化妆师想要让妆造更贴近角色,是需要丰富的知识底蕴去做支撑的。杨树云在担任《红楼梦》化妆师期间,读了大量的古诗词,参考了大量文献,如果不是这些,恐怕也没有后来的经典。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热爱。杨树云即便几十年后谈及做化妆师的心得,也是眼睛发亮的样子。热爱,是创造力的永动机。
那么,我们如今的古装剧为什么千篇一律,除了剧本、演员这些问题,是不是还可以从今天聊的这个角度进行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