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就被父亲近乎洗脑式地教诲,要为了家族血脉和荣誉,死在战斗中。
因此影片最后,他得知女主怀孕时。
关于家族血脉的意识再次复苏。
为了让血脉之树绵延,让孩子能在荣耀中出生。
他选择与篡位者拼个你死我活,并在此过程中荒诞地抛弃了自己孩子。
即便如此,他还是会自觉地为自己的行为赋予神性。
可见,影片中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反应,始终是遵循历史文化背景的。
女性形象也是如此。
维京时期,除了女巫、女祭师,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女武神形象。
女性普遍被当作绵延血脉的附庸角色。
因而片中女主即使有反抗的意志,依然怒而不发。
在整个复仇行动中,也没有有效地参与其中。
可见的女性力量更多被置于女巫和女战神这些花边角色身上。
由此可看出,当回归到故事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观念中时。
整部影片的逻辑其实并无硬伤。
而且整个故事有一种难得的真实、纯粹的质感。
导演并非站在现代人的立场重释民间传说。
而是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冷静地透视。
不仅服化道、宗教仪式等细节高度还原研究史料,激昂的配乐烘托英雄悲歌,宛如流动的民族志。
人物精神内核也完全脱胎于时代。
血腥野蛮的行为,质朴粗粝的情感,都是很难代入如今的人情人性来理解的。
正是这种对历史和文化满怀敬意的表达,造成了部分观感上的障碍,使人无法与片中人物情感共振。
也难免会觉得整体视听效果的冲击远大于故事本身。
但这何尝不是这部影片难能可贵的地方。
毕竟,在魔改泛滥的当下,很难看到对神话、历史的呈现能真正神形皆备的影片了。
它纵然荒蛮、落后,但却的的确确属于人类文明的一环,参与了人类进程。
从这一角度,影片无疑证明了——
只有不加任何道德审判和价值统摄。
才能实现现代神话和古文明的真正复魅。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