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有人大呼虚拟偶像也「塌房」了。
至此,我们才发现,永不塌房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其实,虚拟偶像的塌房是一种必然。
作为偶像产业的衍生品,虚拟偶像与真人偶像背后的逻辑是相同的。
那就是为粉丝提供情绪价值。
而情绪价值的输出前提,是打造一个立体鲜活的人物背景,也就是人设。
就像《黑镜》中的艾什莉,人设就是甜美活力追逐梦想的歌手。
连躺在床上,经济人也要维持她的人设给她戴上粉色假发。
还编造一个连梦里都还在创作的励志故事。
多少粉丝因为她一句「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而充满信心勇敢尝试。
现实中很多偶像,也会打造诸如学霸人设、耿直人设、刻苦追梦人设等等。
让偶像形象更加完美立体,符合粉丝期待。
但其实,塌房的危机也正是埋伏在这一个个单薄的人设之中。
靠人设立足的偶像,也就只剩下人设。
一旦他们的言行举止不符合人设,便一夜之间塌房。
说到底,人设本质是构建的,它掩盖的是真实的性格。
这种掩盖不可能长此以往,面面俱到,总会露出破绽。
就像艾什莉的真实性格,是个愤怒直率的暴躁大姐。
硬是藏在甜美元气的人设之下,久而久之压抑崩溃。
她也感觉自己像披了一张别人的皮。
而当艾什莉终于做回自己,释放出真实人格。
会让粉丝觉得陌生、难以置信,以至于出现「塌房」的声音。
而《西蒙妮》中,操纵者毁掉西蒙妮的方法,恰恰是让她做出不符合人设的举动:
抽烟,学猪吃食,大谈性话题。
打碎不真实的幻想,偶像就会塌房,这是一种必然。
那虚拟偶像没有人的七情六欲,就不会塌房吗?
其实,幻想的泡泡终归是脆弱的,不可能长久。
区别只是塌房的方式,以及时间或早或晚。
A-SOUL 的塌房,便源于光鲜女爱豆人设与悲催打工人事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就像曾经的玲娜贝儿塌房风波。
玲娜贝儿本身人设是古灵精怪,傲娇又不失暖心。
但在部分演员的演绎之下,却显得粗鲁、烦躁,令游客感到冒犯、下头。
许多相信「那些毛绒脑袋是实心」的人,也因幻想碎裂而高呼塌房。
就像 A-SOUL 五个成员,被设定为性格迥异、各怀才艺的女生,过着快乐而充实的校园生活,为能踏上梦想的舞台而努力发光。
但现实却是中之人拿着与偶像人设不匹配的薪水,演出受伤还要继续,凌晨 4 点还在上班。
美好的幻想散去,没人愿意看到冰冷的事实。
即便是虚拟偶像,也与真人偶像的逻辑并无不同。
没有足以拿得出手的作品来扛起实力派的实体形象。
大多偶像设定,深究下来就只有一个人设。
人设在,偶像在。
人设崩坏,偶像形象便毁于一旦。
而与真实的人生相比,单薄的人设经不起考验与审视,塌房就成了必然。
除此之外,虚拟偶像塌房之必然,也在于它内在逻辑的扭曲。
本意被设定为真人偶像的进阶形态。
就像推出 A-SOUL 的公司,一开始打出的口号就是绝不重蹈真人偶像的悲惨覆辙。
「永不恋爱,保持身材,准时打卡,按时营业」「不会变老,永不塌房」等口号,都是针对现实中真人偶像常被诟病之处,特意强调的。
但矛盾之处也在于,虚拟偶像不会犯真人犯的错,但同时也因没有人的感情,无法与粉丝建立情感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