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电影《她》中,即便是与操作系统恋爱的男主,也会质疑 AI 无法理解人类的感受。
所以,扮演虚拟偶像的中之人,就担负起了让虚拟偶像「活过来」这个责任。
可以说,中之人的表现直接决定了虚拟偶像性格是否讨喜,业务能力是否过硬。
所以 A-SOUL 成员嘉然的宅舞连跳赢得满堂喝彩时,人们归根结底称赞的是中之人。
而当嘉然对粉丝的经历共情而伤心难过时,却发现这个虚拟偶像的外壳连落泪的表情都没有。
她只能转过身去,发出属于自己的抽泣声。
就像《西蒙妮》中虚拟影后接受采访时,让观众倾倒的魅力与应变能力,其实都属于操纵者。
所谓优于真人的虚拟偶像,成败终归还是依赖于真人,这无疑是矛盾的。
其次,真人偶像为了后续发展,会「脱离掌控」自组工作室,对公司造成损失。
虚拟偶像看起来是永远忠于公司,对公司言听计从。
但谁想到,粉丝投射在中之人身上的情感,让这种「优势」荡然无存。
A-SOUL 每次出现中之人换人传言,都会引起粉丝抗议不满。
这显然与资本方「只要皮套在,皮套里的人可以随意更换」的预期不符。
本来只属于真人的塌房方式,也会在虚拟偶像身上重现,这是由背后逻辑决定的。
如果偶像只能以单薄的人设、营业来作为立足之本。
那无论是真人还是虚拟,都难逃塌房的命运。
因为说到底,这种行为都忽视了一个事实。
真正的偶像,本该鲜活立体多面,并非一个简单的人设可以概括。
认为「可以将一个人包装成任何样子」归根结底是资本的傲慢,也完全轻视了粉丝对于「真情实感」的追求。
虚拟偶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在打造出下一个「巨星」之前。
正视有血有肉的人,把人当人,是基本,也是前提。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