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魏妮卡
编辑 | 李春晖
" 她逃他追她插翅难飞 ",这样传统的女频霸总梗,观众自己都能看了上集续下集、看了摔倒想接吻了。最初《请叫我总监》开播,也被误以为是这样的套路——毕竟是 " 九亿少女的梦 " 林更新搭配 " 邻家女孩 " 谭松韵主演。但随着剧情不断推进,观众的预设被打破了。
女主宁檬离开霸总陆既明,一路过关斩将,从小秘书成长为宁总监;而霸总陆既明不断被宁檬改变治愈,从刻薄毒舌变得越来越会关心他人。
作为一部都市情感剧,《请叫我总监》难能可贵的是:既让我们看到了独立女性的成长,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完美男性的转变,没有忽视任何一个人物的成长弧线。其最终能打破年轻受众圈层,笼络台网两端、老少咸宜,收获口碑与热度,确实有它的道理。
" 每做一部剧的时候,我思考更多的是能否加入现阶段对人生的理解。如果只思考类型元素、迎合固定受众,会很容易割裂。只做爱情、不做事业的人物,也是不完整的。" 制片人黄澜向硬糖君开门见山道出她做剧的出发点。
这是黄澜担任制片人的第八部都市情感剧。从《大丈夫》《我的前半生》到《请叫我总监》,跨度将近十年时间。她总是能号准不同时代的脉搏,洞察现代女性的痛点,同时又能疗愈每一位女性观众。总说国产都市情感剧是悬浮剂的重灾区,黄澜却始终能操盘出品质如一的作品,她的内容密码究竟是什么?
跳脱类型范式
从人物出发关照现实
" 有爱情、有事业、有家庭影响的人生,才是立体和全面的人生。我们没有把某一个元素单独的提炼出来,来做卖点。" 黄澜谈到《总监》的创作,一开始就没打算复制任何类型范式。
据硬糖君了解,行业里不少影视公司都想做轻快喜剧的都市情感剧,但又碍于创作层面很难摆脱悬浮、流于烂俗而放弃了。在黄澜看来,撬开这类都市情感剧的关键是从人出发,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物的自我成长。
可能作为普通观众,以为做一部甜宠剧无非是不断 " 撒糖 ",做一部都市情感剧要么是玛丽苏的套路、要么是贩卖社会焦虑的模式,很多剧也确实如此。黄澜却认为,甜宠剧、都市情感剧类型范式中,真正值得提炼的是背后人性情感的共通规律——观众需要感受快乐、感受被爱,也就是从人的情感需求层面出发来思考创作。
创作一个鲜活的人物,就要思考他 / 她受爱情、事业、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宁檬小时候,父亲创业遭遇不靠谱投资人而失败,她因此想要成为一名靠谱的投资人,为有价值的创业者护航。她乐观的性格,也来自于这样一个有爱的、父母相处和谐的家庭。
而陆既明从小失去母亲,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长大,形成了缺爱的刻薄性格。但他并不是不自知,他想要通过后天努力改变自己。一个小细节是,陆既明在看瓦茨拉维克的《改变》。
陆既明和宁檬表面上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构成,但实际上从内心力量来看,又是女强男弱。宁檬内心力量是明显是强于男主陆既明,最终也是事业越来越成功的宁檬,反过来帮助疗愈了事业不顺的陆既明,俩人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同时建立了一种理想的平等恋爱观。
" 你走过的路、你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组成了你的人生。" 黄澜转述了这句出自张爱玲的话,这也是她指引人物建构的创作法则。无论是在《我的前半生》中贺涵谈到咨询行业,还是在《总监》中陆既明谈到投资行业,都最终归结于关于人的问题、人的艺术。
在黄澜看来,我们做每一行、每一种工作,其实 70% 是学习社会心理学经验,30% 才是职业特性、行业特有的规律。不论是制片、投行还是咨询,任何职业评估一个项目,都离不开社会心理学。很多时候,电视剧内容创作就是太过重视渠道 B 端的特性,比如节奏、网感等等,却忽视了观众 C 端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