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后来编剧又为这些行为特意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让原生家庭来背锅,由此来突显樊胜美成长苦路中的独立。
可她真的独立么?说到底,她心底的自我缺失、对年龄的恐慌,才是悲剧的来源,也是错误观念的推手。
而《小舍得》里的田雨岚,就更像是樊胜美的中年写照了。她是用力过猛且时刻焦虑的母亲。
因为小时候家里的贫乏条件,田雨岚也有着对 " 成功 " 的向往。可她的成功与否却是依赖着对比而来的,比家庭、比儿子的学习成绩,但全然忘了家人的感觉。
记得戏里好多场她对儿子的辩驳,说了好多人生的不得已,可每回的落脚永远是—— " 看我多好,这都是为你做的一切 "。
她是拧巴的,也是矛盾的,为了儿子能获得金牌班的入场券,她求母亲放下身段讨好继父,没事时,又鄙夷母亲的 " 软骨头 "。她们都是自己成功欲望的受害者,也是悲剧的推手。
而在这些戏里,更让人深刻的甚至都不是角色本身,而是蒋欣的哭戏。四平八稳的技巧,是她闭着眼睛也能演的东西。
更别提在《花千骨》的夏紫薰和《守婚如玉》里的沙华了,也只是编剧用作女主角爱情雌竞的工具人而已。在这些角色里,足够酷的、有新鲜意识的女性还是太少了。
华妃成为了蒋欣的经典形象,也固化了她的戏路、她对自己的认知。可更早些时,看过她的扮演,却都有更丰富、更得劲的角色。不是非得演 " 坏女人 " 才是惊艳的。
▲ 早期的蒋欣
比如清爽的四仙女,不是普通身份,却恰恰有勇气追逐平凡的爱情,直接、热烈得毫不含糊;比如《箭在弦上》的复仇女神,英勇且有谋,也是跳脱脸谱化的另一种酷。
而更早些的蒋欣,当然也是扎实有劲的。她从 8 岁出道,在演华妃之前,一直磕磕绊绊地走了好几年弯路。选角的都觉得她个子太高,于是试镜常被刷。
后来还是借着因缘巧合出演《大脚马皇后》里的侍女秋菊,才开始有了好的苗头。
▲ 秋菊
后来这戏的导演周晓文觉得蒋欣很有潜力,还推荐她出演《天龙八部》的木婉清,但因为各种原因,蒋欣还差点演不上了。
上节目时周晓文说,当时最记得的,是他让蒋欣心里做好准备,角色可能成不了了,可蒋欣说她会等,甚至可以等到开机。
▲ 木婉清
就是凭着这股劲儿,蒋欣交出了好些记忆深刻的角色。说实话,蒋欣是能选好角色,也是能演好角色的,可如今,或许是失去较劲的力气了,也或许是国产影视剧角色的缺失,蒋欣从塑造角色的惊艳,到只留下了 " 哭戏卖力、抢眼 " 的记忆点,多少是遗憾的。
华妃会是蒋欣最后一个 " 狠角色 " 么?
我想,与其说后来的角色们不够狠,不够有力,不如说还是太古板了。编剧只顾着刻画女性的困局,却少了能发现她们新鲜力量、消解刻板的眼睛。那些更重要的、鲜活的,更有启发性的隐喻。
而演员,也是有选好角色的能力和义务的。说到底,我们看影视剧,不就是期望在荧幕里,看女性的新潮劲儿,看她们跳脱标准的美么?
要是只留有旧式的展演,那可就太没意思了。
▲ 小时候的蒋欣
内容编辑:Nico
来聊聊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