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娱乐硬糖 ,作者谢明宏
或许难以置信,在众多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中,00 后和 90 后都包揽前两名。就像 " 社恐 ",在十年前可能还是个人问题,现在则已经成为时代症候。
流动多变的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都变得岌岌可危。
传统意义上的熟人世界模式,被陌生人构成的扩容交往空间所替代。人际关系不仅疲于经营,整体的情感密度也呈下降趋势。
最典型的,过去当人们面临困境时,寻找三五好友倾诉总能够得到慰藉。而如今年轻人面对相似情况,翻遍通讯录都不知道该把语音打给谁。自己的苦自己咽,长久的情绪自我调节就成了群体性 emo,附带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 害怕寂寞,就让狂欢的城市为我关灯。"《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在各种健康困扰中,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依然稳居第一。
情感、职场、家庭等社会现实压力,持续搅动着人们紧绷的神经。相比过去简单的将 " 健康 " 与 " 不生病 " 划等号,如今人们将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放到了同等重要的程度。
年轻人担心自己有心理疾病的比例尤其高。报告指出,74% 的人正在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应对和解决心理困扰,方法多为自我调节,如睡觉、锻炼和寻求亲友安慰。
在危险的地方,也生长着拯救的力量。某种意义上,综艺节目也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面对年轻人心理健康危机,应运而生的《朋友请听好 2》可谓治标又治本。
节目以一个个温馨治愈的故事让年轻人抛下戏谑态度,真诚分享职场情感社交的困惑,也让我们发现:原来在 " 摆烂 " 的背后,潜藏着一代人的确幸与哀愁。
年轻人为何 " 摆烂 "?
不问缘由便横加指责,恐怕也就离这届年轻人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耐心倾听循循善诱的《朋友请听好 2》,无疑为观众展示了一幅青年生活群像。
在职场,年轻人困顿于工作能力与社交能力的孰轻孰重,在职业规划中犹疑不定。第一期的妍妍,被社交能力满级但工作能力欠缺的领导瞎指挥,感到不解。
明明我工作做得比他好,为何职场里风生水起的是他?
何炅表示:" 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你的竞争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社交能力就不是问题了。
谢娜则安慰妍妍,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超强代入感的话题,让实时热聊区的 " 打工人 " 们深有共鸣。
第 4 期的丹丹,从大厂离职回到家乡不免觉得后悔。
徐志胜认为要根据发展规划慎重做出选择,何广智则建议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直面遇到的问题。
在亲密关系里,他们爱在心头口难开,缺乏解决矛盾的能力和智慧。
第 6 期的小博面对心仪自己的牙医和自己心仪的篮球教练犯了难,第 8 期的湛青带女友回家做菜闹得不愉快。
有的是不敢轻易开启一段感情,有些则是在处理亲密关系时两头为难。
在家庭中,年轻人也有难以宣之于口的感动与无奈。第 5 期的女孩给已过世的父亲手机号发去短信,却意外收到了 " 陌生爸爸 " 的回信。来自陌生人长期的鼓励,让广播室泪眼婆娑;第 9 期的柳柳,收到了罹患渐冻症母亲的口述信,展现了 " 父母爱子,为计深远 " 的舐犊之情。
当然也少不了年轻人 " 社死 " 的常态——有穿着泳裤吃饭被误会 " 尿裤子 " 的,有洗澡时与高空作业师傅隔窗对视的,更有不想团建帮老板杀猪的。
当年轻人对广播小站吐露心声,也就拥有了与生活和解的勇气。不管是社死还是社恐,《朋友请听好 2》都是他们展现真我的话语空间。通过真实的分享,我们都能多一分同理心、少一分偏见。
焦虑来袭时,年轻人想要的或许不是卸载情绪的树洞与确定无疑的解决方法,而是希望有人与他们的感同身受、同频共振。
沮丧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朋友请听好》一直在积极回应——夜深有灯,下雨有伞。凡是留声,皆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