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疯狂执拗地爱着一个女人,一个女人疯狂执拗地爱着另一个男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恋爱的犀牛》就是讲了这样一个俗套的故事。
爱上迷恋艺术家的明明时,粗鄙的犀牛饲养员马路决定去学英文,上恋爱训练班,最终在绝望的爱而不得中,变成了一个愤怒的诗人。
在明明决定离开时,马路终于将那首从来也写不完的诗补齐:" 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万分绝望,一切路口亮起绿灯让你随意通行,一切指南针为我指出你的方向。"
与其说《恋爱的犀牛》是一出偏执的三角恋,不如说这是马路和明明两个人各自关于单恋的独角戏。
孟京辉导演的话剧《恋爱的犀牛》。
从 1999 年第一版公演到今天,《恋爱的犀牛》演出超 3000 场。吊诡的是,年轻人在精神中视其为 " 爱情圣经 ",在现实里却又 " 封心锁爱 "。
《新周刊》在 " 恋爱困难症 " 专题中提出,这一代年轻人正在拒绝爱情、恐惧爱情。
23 年过去,马路和明明这样纯粹到有些疯狂的爱情,似乎真的成为了现实中的犀牛,变成了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稀罕玩意儿。
拒绝恋爱的理由,
每一个都像座大山
用两个词来概括当代人的情感状态,大概就是水泥封心和从未脱单。
年轻人不再恋爱,不是开玩笑。
极光调研数据显示,处于适婚年龄(20-40 岁)的人群中,有 55.5% 的人目前为单身,有 34.6% 的人为从未有过情感经历。
" 看过太多失败例子,不相信爱情 "、" 受过情伤,对恋爱有阴影 "、" 谈恋爱需要花费精力,很麻烦 "。
年轻人拒绝爱情的理由数不胜数,每一条都值得理解,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条—— " 怕受伤 "。
在一个信息和选择都多到爆炸的时代,谈恋爱已经成了你进我退的计算题。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在开始一段恋爱之前,审视对方的学历、家世、工作、薪水,评判对方的三观、五官、身材、审美成了常规动作。" 身高 XX,颜值 X 分,毕业于 XX 大学,在 XX 工作 ",交友之前,先要贴好标签,以免浪费时间。
如果说马路是一头执拗的犀牛,那么当代年轻人可能就是胆怯的蜗牛,试探性地伸出触角,碰到一点刺激就又马上应激性缩回到保护壳。
开始恋爱之后,更加畏首畏尾。
" 喜欢一个条件比我差的人是不是在扶贫?"" 一见钟情的感情上头快,下头更快 "" 爱情到最后是不是都变成了搭伙过日子?"" 女生太主动就不被珍惜 "" 异地 / 异国恋注定是浪费时间 "。
每一个恋爱烦恼背后都是你来我往的计较和怕受伤的真心。
《不能结婚的男人》
对于年轻人来说,一旦遇到问题,比起解决,抽身离开才是一个更 " 聪明 " 的选择。
《恋爱的犀牛》里有句台词:" 在有着无数选择可能的信息时代,死心眼这个词基本上可以视作一种精神疾病 "。
而热衷于左滑右滑的年轻人,在爱情中,缺的就是那种死心眼儿。
奉行 " 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 的速食爱情观,或许更能让人得到安全感。
尽管现实如此,但我们仍然向往爱情。所以,我们仍然热爱《恋爱的犀牛》。
适逢 5.20,《恋爱的犀牛》在小红书上又火了。导演孟京辉在小红书上发起《恋爱的犀牛》接台词挑战,尽管已经过了 23 年,但经典的台词还是留在那些向往爱情的人心中。
@孟京辉在剧场 笔记 / 小红书
孟京辉期望年轻人像《恋爱的犀牛》一样去爱,笨拙地、勇敢地、可爱地逆流而爱。
@孟京辉在剧场 笔记 / 小红书
我们向往马路和明明这样一意孤行、爱情至上的人生,是因为我们在现实中不敢去实现。
因为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人人都觉得只要 " 不去爱就不会输 "。
如果大胆爱人看起来很傻,
那我愿意做个 " 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