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胖子拍大部分的戏很难有人权。何况是要把自己塞进民国校服里。
最早,葛薇龙的幻灭,就是从这身蓝衣蓝裙、留齐刘海短发的学生装开始的。
电影也是从葛薇龙穿着这套去找姑妈,在大园子里转悠一路展开。景是很美的,石阶、绿荫、一丛丛的花、灰蓝的天连着海,风吹来,吹不散潮湿与神秘。
张爱玲小说的朽味和暗色调做到了,可惜景里的葛薇龙做不到。
都不说影片表达对比原著有多变形,就这衣服已经被穿变了形。显腰身、要曲线的民国服饰容不得肉多。
学生装没有旗袍那么苛刻,可也要一副文弱单薄的身板来穿。好残酷啊,好像三围一粗壮就会天然地觉得这人读书没有很好,不配念一首徐志摩的诗。
文青自古都要麻杆儿瘦。哪怕马思纯本纯是文青,胖了,观感上就抹掉了文气剩下了土气。
周迅演林徽因觉得像,因为她长得小巧玲珑,透着一股才女的灵。
早期的徐静蕾也是干干瘦瘦,自带文艺。
周迅的文艺是某种受伤的情绪,徐静蕾偏倔强、冷感和幽香。这个形象深深烙印在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
电影用平静的调调讲了一个发生在北平的,极致的暗恋故事。有一段是徐静蕾跟同学上街游行,盯着路边的姜文看,姜文也看她。四目交汇后一路缠着分不开。
不是标准的学生装扮,但素雅而热烈的民国学生感非常强烈。
少女徐静蕾把对大叔的一腔痴恋宣泄了全片。
姜文也值得凭这个角色,挤进苏渣排名榜的前三。
蒋勤勤美,周迅灵,徐静蕾素。但把这三条集于一身,妥妥民国女学生天花板的角色,无人能打败董洁的冷清秋。
剧还是偶像剧,但偶像剧的选角这么绝,颜狗三生有幸啊。
不过要说明,当年播剧时,刘亦菲可是被嘲得哭哦,嘲演技,嘲资源咖,嘲丑。
但冷清秋是货真价实的经典。要从这届女演员里挑一个演,挑不出来。
比如冷清秋和金燕西的初遇名场面,她在深巷中一张张地捡宣纸,捡起来吹吹气,抬眼对金燕西一笑,直接把他笑没了。
说实话,气质和颜不到位,演这种就是做作。
董洁那时的气质太独特了。是简单少女但不是无脑,有一种钝感但不会觉得呆滞、木木的,看着很邻家但透着生人勿进的冷淡。这些靠生演是演不出来的。
我现在重看又被她的声音迷倒,软软糯糯的,有些发音很黏糊,飘着浓郁的奶香味。看脸又是那么冰清玉洁,藏着心事也独自吞了,孤傲了一生。
翻拍这样的冷清秋,很可能是又一桩面瘫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