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武师们主要活跃在戏剧舞台,随着香港影坛的活跃,对动作演员的需求变大,于是,他们开始客串或者担当动作替身。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去的动作片,演员大多有职业武术背景。
比如李小龙。
1972年,他凭《精武门》一炮走红。
尽管整部电影,有点儿类似好莱坞个人主义的单打独斗,但李小龙扁人前的嘶吼,干净利落的动作,都被奉为是一种精神,一种灵魂的象征。
他饰演的陈真,武术是其手上的工具。
只有拳头硬,腰板直,不惧生死,才能粉碎东亚病夫这块压在当时中国人身上太久的牌匾。
直到现在,片尾陈真一声长啸、腾空飞跃的定格镜头,都堪称经典。
可以说,李小龙独特的表演,激扬了民族自尊,展现了底层平民身上的侠气,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同样是职业选手出身的,还有李连杰。
他因英气的长相,流畅的武术动作,被导演相中,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少林寺》。
尽管因年代久远,很多年轻人都没看过,可关于它的传奇段子,简直不要太多太多。
比如它是建国后第一部公开放映的动作片,当时李连杰的片酬是1天1块,电影票1毛1张,如此情况下,此片内地累计票房竟能达到1.6亿。
可见,本片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啊。
看了确实名不虚传。
整部影片拍得很大气,在少林寺实景拍摄。
片子从头到尾,每一个招式都是实打实的,到位又精准。
为力求还原少林寺的正统武术,动作设计还无限贴近真实,演员人均是国内数得上的高手。
包括李连杰,都是拼了命地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