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抗战历史,无数志士仁人曾抛头颅洒热血保卫国家,后人也以电影的方式纪念战争中的这些英雄。
早期有《南征北战》《英雄儿女》《冰山上的来客》,现在也有《八佰》《狙击手》《长津湖》等。

国产战争片虽然优秀作品不少,但个人觉得《高山下的花环》、《大决战》系列和《血战台儿庄》,是三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前面两部名气比较大,而1986年的《血战台儿庄》相对来说“冷门”一些,但却意义非凡,是一部能够客观正面描写国军将士浴血抗日的史诗。

《血战台儿庄》里,李宗仁带领着中国将士与日本侵略者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以将士们的无畏牺牲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其中川军将领王铭章被日军包围,牺牲前大喊“中华民族万岁”的那一幕,在电影院里哭倒了无数观众。
影片在全国上映后引发全民级的观影热潮,在当时平均票价3毛钱的情况下拿到2.7亿票房,这一纪录连如今的《长津湖》系列都难以做到。

01、周总理提议拍摄,20年后终得完成
1985年当《血战台儿庄》的拍摄提上日程后,不少人提出反对,认为这是在为国民党“树碑立传”,影响不好。
但其实早在1965年,周总理率先提出把台儿庄大捷拍成电影的计划。
当时恰逢李宗仁回到中国,周总理在迎接李宗仁的欢迎宴会上对导演成荫说了一句话。
成荫同志,你拍过《南征北战》,今后可以把台儿庄大捷拍成电影!

成荫也一直记着总理的嘱托,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1984年成荫去世也未能实现。
之后八一厂的导演杨光远想要接过这个任务,但八一厂没有同意杨光远的请求,一时间电影计划再次陷入停滞。
窘境之中,广西电影制片厂及时伸出了援手,把原本要投资电影《落山风》的一百万资金转而投入到《血战台儿庄》。

在当年来说,这一举动无疑冒了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在这部影片受到诸多阻碍的情况下。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当年电影业正受到电视行业的冲击,作为老国营厂的广西电影厂想有所作为必须要冒风险。
之后,杨光远专程拜访了当年参与台儿庄战役的前国民党将领郑洞国、李仙洲等人,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不少珍贵的史料细节。


影片的拍摄不仅得到国家电影局局长的支持,更是得到部队军区的大力支持,还为此调动了不少部队将士出演群众演员。
最让杨光远想不到的是,当他带着拍摄计划参加座谈会时,所有领导竟然都一致通过,剧本内容也一刀未剪。
02、打动蒋经国,为两岸破冰创造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