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最近的热搜:
" 旧 " 人,旧剧,旧综艺。
轮番登场,持续霸榜。
图中只是一部分,实际热搜近百个。
新歌新剧完全不是敌手,刷屏热帖全是回忆。
我感觉哪里有点不对。
当怀旧成为时代情绪,当情怀成为资本主题。
有些话要摊开来聊聊。
>>>> 生生不息
最近很火的综艺?
音综《声生不息》算其一。
芒果台与 TVB 合办,适逢香港回归 25 周年。
主题两个字:港乐。
追忆、怀念、致敬。
嘉宾有杨千嬅、李克勤、李玟、李健、毛不易 ....... 甚至还请到林子祥与叶蒨文夫妇。
一方面,它天然讨巧。
《沉默是金》《遥远的她》《最佳损友》《单车》《蜚蜚》..... 是前奏起观众的 DNA 就会动的歌,是无论如何都不忍苛责的温柔旧梦。
另一方面,我们集体默认:
港乐式微,黄金时代已去。
千禧年后,港乐渐走下坡。
2002 年,香港音乐教父罗文去世,金庸题字,黄霑抬棺,2004 年,黄霑去世,两年间,张国荣与梅艳芳先后离开,填词人林振强也走了 ......
黄霑去世追悼
港片与港乐共生。
2002 年,《无间道》是香港电影的回光返照,2004 年的《功夫》是回望和总结,内地票房超 1.7 亿,新的诱惑力出现 .....
武侠功夫、警匪黑帮不再如从前那般尽皆过火,港片显出柔软、伤感、为情所困的一面:《志明与春娇》《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
《志明与春娇》剧照
陈奕迅在《粤语残片》中唱:" 在混乱杂物当中找到失去的往事,但现在杂物与我举家将会搬迁 "。
豪迈不在,衷心情爱。
另一首《淘汰》,是周杰伦作词作曲,仅用两天时间。
新千年,台娱蓬勃发展,无论是音乐还是偶像剧。
1994 年," 魔岩三杰 " 的红磡演唱会结束,经纪人张培仁被滚石召回台湾,先后签下伍佰、张震岳、李宗盛、陈绮贞、杨乃文等,大获成功。
接着 2000 年,周杰伦横空出道,五月天、蔡依林、SHE 席卷两岸三地,台偶强势产出,除了《微笑 pasta》,还有《天国的嫁衣》《公主小妹》《绿光森林》《下一站,幸福》《放羊的星星》......
内娱亦不相让。
仅情景喜剧就有《家有儿女》《武林外传》《东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更有国民现象级的《士兵突击》《铁齿铜牙纪晓岚》《神医喜来乐》《大宅门》《闯关东》,以及国剧双雄《大明王朝 1566》《走向共和》。
80 后与 90 后,是真的见过神仙打架的人。
几乎是目不暇接地迎接各类作品喷发,唯一困扰是抢不着遥控器和广告时间无法跳过,那时候 mp3 和 mp4 是可以拿出去装呗的。
《家有儿女》剧照
2015 年是一个节点。
2010 到 2015 年间,先后出现了《甄嬛传》《父母爱情》《琅琊榜》,其实变化已悄然发生,一是好作品数量减少,二是 " 流量时代 " 开启。
2013 年,TFboys 出道,2014 年,EXO 成员陆续归国。
" 小鲜肉 " 概念成形," 粉丝经济 " 愈发抗打,国内文娱市场热钱多,蛋糕够大,导演制片纷纷放下身段,吃相实在算不上好看,甚至可称下作。
2019 年,《上海堡垒》是一记尚算响亮的耳光,初代流量狼狈下场,新的流量夺过交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