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内娱出现了一个怪象:
奖项注水严重,不再象征着演员的实力。
反倒沦为了流量镀金的工具。
由此诞生了尴尬名场面——
2018 年,迪丽热巴凭借豆瓣 3.1 分的《漂亮的李慧珍》,击败孙俪、袁泉、殷桃等提名者。
获封「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即「金鹰视后」。
一夜之间,迪丽热巴成了全网嘲讽的「水后」。
而金鹰奖的风评则跌落谷底。
不过,这个怪象似乎持续不了多久了。
就在前几天,网上突然爆出消息:
金鹰奖修改了奖项设置。
「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奖项将不复存在,改为「最佳男女主角」。
预示着粉丝刷票时代的终结。
网友纷纷表示,早该如此了。
毕竟,金鹰奖曾经是中国电视剧最高级别的三大奖之一。
几十年间都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风向标。
也是许多优秀演员争相角逐的殊荣。
王志文凭借《过把瘾》角逐金鹰视帝
从行业标杆到全网群嘲,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
自 1983 年创办以来,金鹰奖见证了国剧近 40 年的风云变幻。
它的前身是刊物《大众电视》创办的奖项,对标《大众电影》的「金鸡奖」。
早年的获奖名单,可谓「神仙打架」。
视帝视后也都是凭借国民度极高的作品脱颖而出。
比如千禧年之前,演员游本昌、六小龄童、姜文、张国立等。
他们以各自的作品《济公》《西游记》《北京人在纽约》《康熙微服私访记》获奖。
至今再回看,想必也没有异议。
千禧年之后,奖项设计稍有调整。
「最佳男女演员」改为「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
后续还增设了「最具人气男女演员奖」,颁发水晶杯。
前者的票选形式改为专家推荐和观众投票相结合。
后者则完全由投票决定。
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金鹰奖也在试图平衡作品和市场、专业和人气之间的关系。
姑且还算守住了专业性的底线。
比如,2008 年,某爽凭爆火的《一起来看流星雨》提名,一时也备受瞩目。
但最终结合人气和专业度,双料视后还是给了在《媳妇的美好时代》中表现突出的海清。
2012 年,杨幂获得最具人气演员奖,捧得水晶杯。
但视后的奖杯给了陈数、宋佳等其他演员。
对观众来说是实至名归。
《北京爱情故事》
而且,大多时候,专业性和大众性也并不冲突。
以 2008 年为例。
人气男女演员奖获得者为王宝强(《士兵突击》)、蒋雯丽(《金婚》)。
但他们同时也获得了视帝视后。
2014 年,张嘉益(《营盘镇警事》)和孙俪(《辣妈正传》)也是同时拿下双奖。
真正的转折点是 2018 年,内娱「水漫金山」之年。
随着电视业式微,互联网繁荣,数据和流量席卷一切。
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
在饭圈文化愈演愈烈之时,颁奖前例行的投票环节已经透出浓烈的硝烟味。
各家粉丝各自为营,全网拉票。
颁奖现场,更是留下了年度名场面。
迪丽热巴凭翻拍剧《漂亮的李惠珍》。
打败殷桃(《鸡毛飞上天》)、袁泉(《我的前半生》)、孙俪(《那年花开月正圆》)、杨紫(《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