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程,她也开始自己购买喜爱的珠宝。
苏富比前任首席传记里就提到过:"好莱坞展现女性的力量,从伊丽莎白泰勒购入威尔士亲王纹章,而不依靠她的伴侣开始。"
晚年她将自己的珠宝首饰,都交由佳士得拍卖。
或许只有真正喜爱珠宝的人,才舍不得这些珍品独自寂寞,想让它们被全世界欣赏。
最终几百件珠宝共计售得一亿五千六百万美金,和五百五十万美金的衣物一起,所得全部赠予艾滋病防治基金。
2001年,克林顿总统给泰勒颁发了美国第二高的平民荣誉"总统公民"奖,表彰她在艾滋病领域的善举。
伊丽莎白·泰勒:"我是珠宝收藏家,欣赏过钻石的光芒之后,将光芒回馈给社会。"
这些曾让她闪闪发光的珠宝,最终又由她真正全部馈赠给了社会,才让我们当代所有人,都有机会在各种展览里看到它们的美。
从某个角度来看,珠宝跟其它所有艺术品一样,不能吃不能穿,是没有任何实用功能的。但奢侈品也好、艺术品也罢,它们的最高价值,往往就在于:无用。
越"无用"越使得它的附加价值,变得尤为重要。
顶级珠宝的设计、品牌溢价,价值往往比珠宝本身高得多,就像奢牌钻戒和彩宝,一定贵过原产地入手的裸钻。但附加了匠人的巧思后,一件珠宝能够带给人沉浸的瞬间、持续不断的巅峰体验,这就是情绪价值。
泰勒一生拥有过太多:美貌,名气,财富,男人,几乎是女性达到的极致。
那些价值连城的珠宝,熠熠生辉,是她盛世时的见证,但最后她的选择也是一种见证:浮华和落幕相伴,得到和失去平衡,才是时间和人性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