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一直在打斗的母女终于有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 " 对话 ":
无敌大魔王 Joy 也有自己的恐惧,那就是当伊芙琳有无数种更好的人生可以选择的时候,她凭什么选择留在这里,成为自己的母亲?
这不是什么脑洞大开的奇幻设定,这是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的剧情,一个女性选择成为母亲的同时,往往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其他可能。
" 长大 ",就是你感受到自己作为生命个体在丧失可能性的过程,而没有什么比 " 成为母亲 " 能更快逼着人成长。
不是每一个女儿都用勇气问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答案关系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你给这个赋予你生命的人带去的,究竟是欢欣更多,还是痛苦更多?
最终,伊芙琳把女儿从 " 贝果 " 里拉了出来。
Part3:一瞬之间
还是平平无奇的一天,这次开车带伊芙琳一家人来到税务局的是 Joy 的女朋友,
洗衣店顺利通过了工作人员的审核,
生活仍旧按照原来的轨道行进,只是一切都变得更好了一点。
而至于伊芙琳在一瞬之间的走神,你永远不知道她是真的走神,还是穿梭到了下一个宇宙。
电影终。
很多人的观后感里都有 " 哭 " 这个字眼,不管是前段时间很火的《青春变形记》,还是《妈的多重宇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把镜头对准有着移民背景的东亚母女。
《妈的多重宇宙》中开头的戏份,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景——
伊芙琳桌子上摆着密密麻麻的账单,她脑子里要同时计算好几件事,家里老人的面条要煮几分钟、天花板的水渍、要熨烫的桌布,
韦蒙手里拿着离婚协议书,都插不进话跟她提一嘴。
伊芙琳没有勇气在长辈面前坦言女儿是同性恋,比起 " 保守 "" 古板 " 这样的理由来,更多是因为在她的意识中,目前看似安稳的生活是在她的劳心劳力下得以小心维持的,这种 " 安稳 " 随时有崩塌的可能,任何一个小的风险因子都有可能引发整个生活系统的崩溃。
" 我的女儿是同性恋 " 就被归类在这样的风险之中。
《青春变形记》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小美的母亲非常爱小美,但她不允许小美的生活发生任何不在她控制范围内之内的事,
小美有了性启蒙,在笔记本上画下了帅气的便利店男生,妈妈如临大敌,开车到便利店里警告对方不要再靠近自己的女儿。
这样的窒息感,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妈妈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她们正是以这样的方式长大的,她们只会这一种做 " 母亲 " 的方式。
《妈的多重宇宙》中就有伊芙琳向掌控她大半生的父亲做出自我宣言的情节:
两部电影表面上讲的是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对抗,内里其实是母亲们和自己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