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任何圈层都存在的代际情绪:我们当年看的东西是最好的,现在的东西都不行。
为周杰伦、孙燕姿、王心凌发声的 90 年初的一代人,已经走到了消费和话语权主流的位置,但把持着饭圈、新潮亚文化等小众潮流的,始终是更年轻的一代人。
长大的 80、90 后们奔向了繁忙的生活,不再拥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娱乐圈的第一线。
极有可能存在的是," 当年的东西比现在好 " 确实可以成为突破代际的共识。但这也不能代表,我们可以忽视娱乐圈发展的阶段性。
其中一点就是,随着造星渠道的拓宽与细化," 造星 " 的辐射范围,却在逐步收窄。随着大众的观看习惯走向分众化,全民爆剧、国民综艺变得越来越难出现," 国民巨星 " 难以走进每一个观众的视线,反过来也会对内容的生产思路产生了影响," 大众化 " 不再成为绝对追求,如此循环。
一个在特定圈层拥有名气的明星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圈层外的观众会感到冒犯的现象时常发生。假如他 / 她的表现不尽人意,那么更是拥有了 " 怀旧 " 的理由。
综艺的制作本就要把握大众心理,未必在《浪姐》中被绝对重视的王心凌,很快被芒果 TV 视作宣传当中的香饽饽,节目可以继续抓住这种情绪,并乐见其成。
况且," 情怀牌 " 本身也是芒果台当下的重点思路之一,从 " 大湾区哥哥 " 到 " 王心凌 ",旧日的情怀还可以拉出来多唱几台好戏。
面对突如其来的翻红,王心凌在微博用简体字写道:" 听同事说大家这几天在网络玩得很开心。如果这几天让大家想起美好的回忆,那真的是一件更好的事。"
我们当然希望,甜蜜的风吹过之后,不要什么也没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