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是,11 年后的《欢迎光临》小说作者和《失恋 33 天》是同一人。俩人因为又合作还上过一次热搜。
她俩适配度真挺高。一个字写得嘎嘣脆,一个说得抑扬顿挫。
不是我假清高,是那些人吧,开跑车,戴名表,把自己捯饬得跟什么似的。可是你看着他,你没觉得他用这些东西,用得有多开心。反倒是这些东西上,刻着他们玩儿命挣钱攒下来的苦大仇深。
你一路闯过来,福祸都担过,再回头看,好坏都值得。
黄小仙和郑有恩,也确实挺像。
白百何饰演的黄小仙是个婚礼策划师,说话刻薄,为人强势。
我不太懂,你说没有悬念的意思
是说婚礼当天,我们需要雇几个漂亮点的小三儿去闹场?
郑有恩呢,年纪稍长,历事更多,一样的倔和直,但更冷,也更通透。
仔细回看,白百何似乎也因为 " 嘴 ",被牢牢贴上 " 小妞 " 标签。
《家的 N 次方》的赵雯:会说,敢说。
- 我很不喜欢你
- 谢谢,我也不喜欢你,不过我是个懂规矩的人
知道自己什么身份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也知道该怎么样守着自己的本分
听候您的差遣
哪怕是《外科风云》里,当了医生。
也只是从小妞变成了不好惹的大妞。
凡是手术做不好,只会出这种注水文章的
都应该回院重修去,年数就按文章数来
每每演这些角色,她也总被人说,还在舒适区。
这是在重复吗?
看过一个段子。
2000 年那会,张艺谋到白百何在读的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选角,想为《幸福时光》找个女一号。
被妈妈劝去面试后,白百何也去了,演一个逆来顺受的女人。
她也不管是不是试戏,男演员一吼,她也拍桌子反吼回去。
戏是没成,可把张艺谋逗笑了。(后来还找她拍个广告,叮嘱她别演女二)
她同学文章也说,那张嘴,简直就是生化武器。
肉叔觉得,这些 " 大妞小妞 " 重合的部分,可能只是白百何的真身而已。
而就算这些角色都被统一定义为 " 小(大)妞 ",她们也是不一样的 " 小(大)妞 "。
在观众看来。
类似的角色,是白百何的舒适区。
但要令观众不厌倦这个舒适区,并且让它维持令人感到舒适的状态——
这对演员来说,并不舒适。
还是《失恋 33 天》的黄小仙,怼人是她的 A 面。
而失恋后,脆弱到心理防线溃退是她的 B 面。
接到前男友电话,前一秒还骄傲地说 " 我根本就没记住你 "。
后一秒立马破防,颤抖着肩膀,无声抽泣。
再比如《家的 N 次方》里的赵雯。
要是用现在的道德标准去看这个角色,妥妥一反派,虚荣、还有点 " 茶里茶气 "。
明明已经有男朋友,但看到富二代时,如同饿狼见了肥羊,还因此跟男友分手。
她追求物质,也从不掩饰自己野心。
倒追富二代,把这些细节添油加醋写进杂志示众,在外人看,这就是 " 顺杆上位 "。
但这个角色就是让人恨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