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妙语连珠之后,欧阳奋强自愧不如,只好眨着眼睛:"妹妹好厉害,赢得输不得。"
陈晓旭与欧阳奋强
许是不打不相识,经此一"战",陈晓旭与欧阳奋强的关系反而变得融洽。
几十个花季少男少女凑在一堆,平时自然少不了玩闹。而陈晓旭鬼点子一堆,每个人要作弄人时,都来找她做军师。
正巧,导演觉得欧阳奋强太过正经,不像是纨绔风流的贾宝玉,就让他每天在剧组做两个"精致的恶作剧"。
于是,这俩人一拍即合,剧组里其他人可就遭了殃。
就这样,玩着、闹着、学着、伴着,他们在大观园中,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那时,影视圈匠心犹在,网络流量尚未到来,演员们也拥有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
那是一个物质并不丰裕的年代,但艺术土壤,还未被商业资本染指太多。
陈晓旭(左)在《红楼梦》剧组
1984年9月10号,黄山脚下,太平湖上。
彼时19岁的陈晓旭登上一艘临时改装的老式木船,她饰演的林黛玉倚窗而坐,眉目含泪,娇花照水,弱柳扶风。
这是林黛玉乘船北上的那个镜头,也是红楼梦剧组的第一个镜头。
自此,红楼一梦,终生沉醉。
《红楼梦》中,黛玉出场镜头
抬头、勾手、回眸、浅笑。
陈晓旭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活似那个书中梦里人。
至于原因,无他,唯有入戏。
如果是一般的演员,只能"演"林黛玉,而陈晓旭,已经把自己变成林黛玉。
又或许,她就是林黛玉。
"黛玉焚稿"片段
拍摄"黛玉葬花"那个桥段时,是在农历三月,恰逢苏州的梅雨季节。
苏州的雨缠缠绵绵,一下就是半个月。剧组的取景地在香雪海,但因为气温过低,梅花始终未开。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盼着,像等待新生命的降生一般等待花开。终于,梅花开了,剧组人抓紧布景,搭石桥、堆花冢,万事俱备,只欠开拍。
谁知就在开拍的前一晚,一场大雨突如其来,搅得陈晓旭一晚都睡不好觉。她整夜都在想,那些花能不能经得起这样的风雨。
第二天,她一到现场,满目凋零。梅花被大雨打落在泥泞中,她瞬间就与当时的林黛玉通了感: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她穿好了戏装,扛上了花锄,沿着落红缤纷的小路,从镜头下,走到镜头之外。
后来,陈晓旭回忆起这个瞬间,她写道:"多愁的颦儿,即使远隔了二百多年,你哀婉的哽咽应犹在耳,你愁美的诗句仍然使我的心为之震颤。"
"黛玉葬花"经典桥段
三年拍摄期间,她们曾去往10个省市的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进行拍摄,共计花费了680万,这是当时花费成本最高、耗费人力物力最多的电视剧。
为了拍摄的需要,剧组甚至还在红学家、古建筑学家、清史学家的指导下,专门在北京搭建了一座忠实于《红楼梦》原著的园林——大观园。
这份用心自然打动了观众:87版《红楼梦》播出之后,在2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重播了700多遍。
而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也在这一遍遍的重映中,被不断地咀嚼、品味、直至封神。
《红楼梦》剧组的化妆师杨树云就曾公开表示:"没有一个人演林黛玉,能够超越陈晓旭。"
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角色剪辑
在大观园的那三年,是陈晓旭最有归属感的日子;而从《红楼梦》走出的那三年,是她最迷茫的人生。
"《红楼梦》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大千世界,然后它又向我把这个门关上了,我不能在演艺事业上有更多的发展。"
拍完《红楼梦》后,她曾在《家春秋》中饰演梅表姐,只是左看右看,还是林黛玉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