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甚至像那些大爷一样,用巨大的毛笔蘸着水在人行道上写书法,赚一天的饭钱。
在汤唯朴素的观念里,只要能活下去,没有什么无法打破的生活标准。
刚去英国的时候,第一堂表演课,同学们一起围读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汤唯惊呆了,上面的古英文她一个都不认识。
后来她就拼命学英语,每天坐地铁、走路、睡觉、吃饭,都在听录音,直到把《仲夏夜之梦》完整背诵下来。
对于演戏,汤唯的方法也直接得有些 " 笨拙 "。
《武侠》演农妇,为了找到感觉,她往指甲缝里抠泥,因为农妇的手指甲不可能干干净净。
《三城记》,女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都是靠写信维持爱情。为了刚好地体验这种感觉,汤唯让刘青云写信寄给自己。
《黄金年代》演萧红,她用繁体字抄下萧红的作品,一遍又一遍地看,为了体会那个年代,坚持挨饿受冻。
连孕妇这种人人都觉得自己会演的角色,汤唯也会认真地在胸前背上一个书包,在书包里放上大米、铅球,体会带球跑的感觉。
比起周迅靠直觉,郝蕾靠理解人物,汤唯这种演法,太吃力了。
一旦遇到超出她理解的人物,就可能诠释得完全不对路子。
是的,汤唯长的不完美,演技也不完美。但这份不完美,却刚好足够文艺。
那不就是我们对文艺的理解吗?做一件事没那么容易,却偏要钻进去,这种拧巴劲很动人。
就像写了十年却没办法发表的小说,排了很久却不能上演的话剧,爱了很深却爱不到的人。
凡是文艺的,皆有遗憾。而这种遗憾的前提,是不顾一切的执拗。
娱乐圈的 " 文艺女神 " 不是我们认知中真正的文青范,而是女明星价值体系下的文艺。
就像跳一支胡旋舞,最亮眼的舞者不是最会抓音乐鼓点,而是能旋出自己的节奏。
找到自己节奏的人,即使走得慢,也会走得足够远。
这种以前滥觞的文艺气质,在当下的时代里,变得稀缺,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