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人 " 在国产剧里消失太多年了。
家境普通的年轻毕业生,住着动辄租金上万的小公寓,天天名牌高奢;破产后身负重债,却仍然住豪华酒店;缺钱到需要兼职洗碗、卖唱,但依然穿不重样的当季新款,谈不食人间烟火的恋爱 ……
一个 " 普通人 " 应有的焦虑、迷茫和勇气,停留在轻飘飘的台词里。
▲国产剧中无钱无势的小北漂,却住着宽敞的公寓
什么是 " 普通人 "?
他们未必非得吃糠咽菜,未必要为了几斗米折腰,他们未必要像《山海情》那样受制于世代根固的贫瘠,或者如《蜗居》那样在逼仄的生活里任欲望无限膨胀。
他们可以是 " 背灼炎天光 " 的农民,可以是小镇青年,也可以是没有积蓄但却有着青春意气、天不怕地不怕的毕业生。
最常见的,可能是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服务从业人员,比如餐厅服务员、柜台小姐,比如酒店看管大门的 " 掌门人 " ——正午阳光新剧《欢迎光临》里的 " 门童 " 张光正(黄轩 饰)。
▲《欢迎光临》剧照,图为黄轩饰演的 " 门童 " 张光正
张光正的工作日常是点头哈腰、低声下气,常常弯着腰站一整天。他穿着印有厂商品牌的普通白 T 恤,背个土土的斜挎包,住在翻个身就能撞墙的小阳台上。
去年,一部《我在他乡挺好的》细腻、真实地道出了北漂新人的青春困惑,与 " 霸道总裁爱上我 " 或是 " 毫不费力做总监 " 等职场爽剧大大区分开来。
今年的《欢迎光临》接下了 " 平视普通人 " 这一棒。
从前几集的品质来看,剧情体现了对北漂普通人的尊重:没有卖惨,没有打鸡血的奋斗叙事,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活法,门童也可以有 " 掌门人 " 的活法。
在泛滥的悬浮虚设国产剧图谱里,仅 " 普通人 " 的回归这一点,《欢迎光临》的确算得上一股清流。
但遗憾的是,它仅仅在最初的人设和细节呈现上记住了 " 普通人 ",到了中后期,人物行为逐渐离地,慢慢流于污浊。
生活的半寸阳光
北漂青年张光正,辽宁丹东人,在北京一家国际大酒店当门童,与 " 师傅 " 王牛郎(朱雨辰饰)、考研党陈精典(白宇帆饰)是同事。
▲王牛郎(左)、张光正(中)和陈精典(右)
相对于其他行业,服务行业或许更多注重一个字:忍。
" 门童 " 不仅是一种服务行业职位,也隐含着边缘、门外人之意。作为服务人员,他们不能在酒店大堂正中央行走,只能贴边走;稍有不慎,就被开奔驰的客人羞辱,只能自己去罚抄员工手册。
▲张光正被客人辱骂
服务岗位带来的痕迹,还有留在日常言行里、下意识服务他人的惯性。明明是消费者,进入商场却习惯性地给他人开门,打个出租车习惯性为他人挡头,即便是对待同龄朋友,端茶送水等一系列肌肉记忆一气呵成。
北漂不易,但好在三兄弟彼此照应,取乐于生活,没有抱怨和焦虑。人穷,志不穷。
资质最老的王牛郎认为,门童找客人要小费就是要饭的,张光正觉得这话听起来太自我贬低,没什么尊严。
王牛郎便反驳:" 谁又不是要饭的?你们觉得我们跟客人要饭,那客人住店的钱哪来的,不也是卖命要饭要来的?…… 都一样,人活一辈子,就是吃今天的食,要明天的饭。"
这是 " 普通人 " 的生活学问,是中国底层生活贯穿千百年的学问。从这一点看,导演对生活是有思考和沉淀的:普通人可以有好好生活的志趣,有认真做人的信仰,会不卑不亢地向生活讨要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应得,就像野蛮生长的杂草," 给点阳光就灿烂 "。
对了," 阳光 ",这是前三集颇具诗意的点睛之笔。
三人原本住在长年不见天日的地下员工宿舍,张光正还患上了湿疹。无奈之下,他们出去租了一间一居室,哥仨挤着住。张光只能正睡在狭小的阳台上,刚好够铺一张单人床。但他依然兴致勃勃地把小窝布置得干净整洁,让清晨的阳光能洒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