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一个抽烟、挣了钱给自己买手机、竖过中指的形象,也仅仅是个普通人,没有人会对有这样的普通人苛责太多。但他偏偏在外界目光的关注之下,被强加了许多本不属于他的品质。
与之相关的事情是,丁真刚火的那几天,还没被当地国企火速签约之前,摄影师胡波急不可耐地拉着丁真开启了直播变现。在直播中,胡波一边叫丁真 " 电子宠物 ",一边煽动观众刷礼物," 榜单前三告知丁真联系方式。"
无论是如胡波这般对丁真的不尊重的侮辱,还是大众对他过高的期待,大众其实很少见到丁真本人的表态,总是不断地有人替他说话,替他发声,替他做决定。在众多支持他的声音里,很难见到支持他自己的决定的声音,正相反的是,高赞评论都在鼓励他 " 跟着国家走 "。
事实上,丁真走红没多久,就得到了来自 " 国家 " 层面的注意,除了被国企签约外,刚走红时,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还曾在外网特地发贴向国外网友介绍丁真。2021 年 4 月份,丁真还登上联合国演讲。
在更强大的力量推动之下,丁真的偶像被塑成了金身。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他,在联合国演讲时引用藏语古话 " 一滴水中有十万生命 "。面对外界的骂声,丁真同样引用藏语古话豁达地回应道:" 有 100 个人喜欢你,就有 10000 个人讨厌你 "。只是,在 B 站评论区应对差评时,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用了汉语国粹:" 我读你妈 "。
只是,这种罕见的主体性和自我宣称很快也消失了。作为官方认证的名人,丁真即使是面对恶语,也不能直抒胸臆地用脏话回应,反而要文绉绉地引用一句古话,表达出根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智慧与通达。2021 年 6 月,丁真的 B 站官方号停更,不能用脏话回应差评,就只能避其锋芒。
在走红的第一场直播里,有网友评论问," 弟弟怎么不说话 "。这个评论几乎成了一个隐喻。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 " 没有说话 ",或者说,说不出自己的话。
这并不难理解,丁真是一个藏族人,他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如何在中文互联网上找到真正的自我。不掌握话语,何谈掌握话语权?不掌握语言本身,又何谈打破失语的困境?
也许一开始,他的命运就注定了。
丁真规模化效应
丁真本身并不具备主体性,讨厌他的人如果进入更深的思考都会明白,他们并非厌恶丁真其人,而是对自身处于困境中的不满。2020 年 12 月,中青报的一篇评论文章," ‘做题家’们的怨气,为何要往丁真身上撒 ",正是这种情绪的最佳例证。
即使是喜欢丁真的人,恐怕也是借着喜欢丁真,投射自己对 " 异域风情 "" 优质偶像 " 的一个美好想象,仅仅只有美貌的丁真,在大众舆论的涌入之下开始拥有一个又一个美好特质。而同时,对于丁真的 " 黑料 ",这部分人是视而不见的。
丁真其人究竟如何,在大众的观察中或许根本不重要了。喜欢他的人,对胡波将其视为 " 电子宠物 " 感到不满,但他们何尝又不是以另一种形式,在将丁真 " 工具化 "" 宠物化 " 呢?
互联网放大了人的欲望和诉求,社区则将人以群分。丁真的存在,只是撕开了割裂世界的一角。
丁真 B 站官方号停更后,评论区种种丁真的梗并没有随之消散。" 虚空索敌 "" 一眼丁真 " 等热梗又开始流行了起来。贴吧中的众多表情包还在持续火爆。知乎中类似 " 你为什么不喜欢丁真 " 的话题还在持续有人加入回答,有人观看并将其推送到热门。
但在女性为主的社区和平台,又是另一番景象。微博众多粉丝专属的话题与热搜下,丁真的美貌还在持续被垂涎。生图、视频、以及丁真加入天天向上,都能引起粉丝的狂欢。
当两者碰撞到一起,又会形成新的骂战。在豆瓣小组,有网友发帖声称:" 因为丁真和男友吵架了 "。引用的图片正是来自知乎的回答。评论区则将这部分男性称之为 " 嫉妒的酸黄瓜 "。尽管部分男性的诉求,最终指向的并非丁真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