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他的表演场地从600人的兰心大剧院换到1300人的美琪大剧院,再到3000人的长宁体育馆,直至在上海大舞台面对8777名观众。
周立波用自身的表演魅力不断刷新着自己创下的纪录。

那几年的周立波,风光无限。
仅凭一身西服、一本提示夹、一张嘴就闯出了一片天地。
甚至有着“海派清口第一人”“北有郭德纲,南有周立波”等称呼。

谁知短短几年后,一票难求的表演,居然变成了无人问津。
2019年,周立波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一场个人演出。
事前他多次发文预热,自信满满。
可随后有网友曝出,原价一百多的门票最后几乎对折出售。
即使这样,都没能让500人的小厅坐满。

周立波从巅峰到被拉下神坛,其实都跟他自己“太作”有关。
而少年得志,更是让他养成了目中无人的性格。
1981年,14岁的周立波报名参加了上海滑稽剧团的招募考试。

前来报名的学员有2800多位,其中不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
年轻的周立波没有经验上的优势,可他还是凭借机灵和胆大为自己赢得了留下来的机会。
当时的考官让他形容一下彩色电视机。
周立波张口就说“非常清楚”“黑白分明”。
考官一听就知道他没看过彩色电视机,于是反问“那不是黑白电视机吗”。
周立波灵机一动回答“里面播放的是黑白电影”。

对于舞台表演来说,专业能力很重要,可临场应变能力更重要。
周立波的抖机灵让考官看出了他是可塑之才,就给破格留下了。
随后周立波拜入滑稽大师周柏春的门下,系统地学习了滑稽戏的表演。

他自己聪慧,又有名师指导,很快就在圈内闯出了一些名气。
可这时的周立波开始表现出惹是生非、张狂的性格。
他不但在剧团中经常欺负其他学员,还在报纸上写过一篇《周立波的师傅是周立波》的文章。
言辞之间,尽是傲气。
之前作为周立波考官的严顺开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后有些无奈地说“你小子早晚(被)抓紧去”。
不过周立波最先迎来的是自己的事业小高峰。

1988年,周立波在“姚慕双、周柏春舞台艺术50周年纪念演出”上表演了《对歌》。
他与女搭档胡晴云的配合逗笑了一波又一波的观众,掌声也是绵绵不绝。

出色的表演让周立波打响了知名度,也给他带来了很多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