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赞郁获得戛纳最佳导演,宋康昊拿影帝,为什么又是韩国电影?
搜狐娱乐专稿(山今/文)《寄生虫》拿下戛纳和奥斯卡最高奖的三年后,韩国电影再次在戛纳大放异彩。
《分手的决心》拿到戛纳银幕场刊最高分3.2分,朴赞郁拿下最佳导演奖。
宋康昊凭借是枝裕和的《掮客》拿下戛纳影帝,韩国影史首位,东亚地区的第四位。
其他三位东亚地区的戛纳影帝是葛优、梁朝伟、柳乐优弥
从疫情中恢复正常的戛纳,也传递着一个信息:电影产业正在复苏,电影艺术还未没落。
此时此刻的内娱,则陷入无尽的怀旧情绪。
台偶翻拍、老片重映、新片撤档……比起国产电影何时回到戛纳更紧迫的问题是,电影市场什么时候才能恢复?
01 又是韩国电影
《寄生虫》在戛纳和奥斯卡大获全胜之后,韩娱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在市场方面,韩国电影人和网飞合作,制作了全球爆款《鱿鱼游戏》。女主角郑浩妍也成功打入好莱坞,她的下一部作品是阿方索·卡隆执导的剧集《免责声明》。
在奖项方面,韩国电影人继续征战三大电影节。
2020年,洪常秀凭借《逃跑的女人》拿下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21年,奉俊昊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这是韩国导演首次担任这一职务。
2022年,在逐渐回血的戛纳,朴赞郁、宋康昊接连拿奖,宋康昊同样开创先河,拿下韩国第一个戛纳影帝。
《寄生虫》之后,奉俊昊在好莱坞愈战愈勇。他的新片与华纳合作,科幻题材,罗伯特·帕丁森、马克·鲁法洛等好莱坞著名影星加盟。
可以预见的是,韩国电影会在世界影坛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为什么是韩国电影?其实韩娱积极出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市场。
90年代《电影振兴法》颁布之后,韩国电影百花齐放,质量高歌猛进。二十年间,工业化程度已经很高了,尤其在类型片领域,发展十分成熟。
姜帝圭执导的《生死谍变》
但他们的市场规模并不大。即便人均观影次数已达到4次(疫情前),位居世界前列,国民已养成观影习惯,但韩国总人口仅5175万(2021年数据),天花板很低。
他们既具备“走出去”的类型创作能力、自由度,也需要海外的市场、资金。相较之下,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内电影市场,比较缺乏出海的市场压力和紧迫性。
最开始,韩国瞄准的海外市场是中国。上个十年,韩国艺人来中国发展,中韩合拍,一本两拍,屡见不鲜。但“蜜月期”在2016年结束。
失去中国市场之后,韩国把重心转向了美国——偶像团体登上科切拉、积极和外国流媒体合作剧集、电影攻略奥斯卡。
在科切拉上表演的女团aespa
这背后不乏政策的扶持和财团的助力——韩国对电影产业的资金、政策帮助,以及CJ等电影公司在发行、奖项公关上的努力。
同时也有时代的东风。
网飞等崛起的流媒体需要扩展全球业务,广撒钱,多敛鱼。截至2020年,网飞已经在韩国本土影视内容上投资了7700亿韩元(约42亿人民币);去年2月底,网飞再宣布投入投入5500亿韩元(约32亿人民币)制作韩剧。
好莱坞也变得更加多元、包容,不断吸纳各国各地的人才,亚裔题材的市场越来越大、欧美观众对字幕的接受度变高,韩国电影被推上历史舞台。
观众的高要求也在倒逼韩国电影人的进步。
朴赞郁在戛纳采访时说,韩国观众总是很苛刻,不满足于特定类型电影,即使是惊悚片,也要包含感动,表现社会问题,观众督促电影人,我们都算是得到了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