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华裔题材or迎合刻板印象?全网都在热议的《瞬息全宇宙》,真算年度神作吗
危急关头,人生一败涂地、看着一无是处的秀莲,必须化身女侠,通过出人意料地“联结仪式”,调动身处其他宇宙、过着各异人生的“秀莲们”的独家技能(功夫、厨艺、歌技、杂耍…)挽救世界。
功夫女与戏曲名伶,都是秀莲
如此看来,多元宇宙的设定,不仅是打开故事脑洞的钥匙,更是打通奇幻、亲情、喜剧、动作、冒险、喜剧…诸多类型元素的“乱来”拳法。
当这些流行的、怀旧的、邪典的口味汇聚在一起时,便可调动出各种风格特色的人物、故事,在短时间内,制造高强度的反差与震惊效果。
比如,在本时空唯唯诺诺的废物老公,会突然变身“低配成龙”,借着皮带等小道具,来一段花哨、流畅又带点搞笑的杂耍功夫。
又比如,古板严苛、看着不太灵活的税务大婶,也会突然怒发冲冠、化身相扑选手,如恐怖片里的巨型怪物一样,在办公室追杀秀莲。
能够沉浸其中的观众,说不定可获得,花一部电影票钱,观赏电影类型百科的爽快体验。
而且,在多元宇宙的反复跳跃中,影片释放了大量不可预测、难以组接的情节碎片。
因此,在看片过程里,我们既无法确定下一个“秀莲”会是谁、会在哪儿,也无法预测故事在下一秒是飙血浆还是飙眼泪,更无法猜到这个宇宙里的一片纸屑会不会在另一个宇宙变成利刃。只能在突然中断,又突然续上的短促叙事线索里,接受这一切“非理性”的情节演进。
超载的碎片化剧情,配上炫目的视听花活,也表明了影片的意图——以“混乱”和“疯狂”,让观众失去对故事的掌控力,一如被扔进多元宇宙,深度体验着“精神分裂”症状的普通人秀莲。
而在这个“感主人公所感”观影过程里,一定有人享受未知、期待冒险,但也会有一部分人和被迫救世的秀莲一样,入不了戏、烦得累得只想“躺平”。
想躺平的普通人秀莲
当然,在信息密度极高的冒险穿越故事里,包裹的还是一个极为常见且相当普世的主题——拧巴纠缠的母女亲情。
到头来,全宇宙追杀老妈秀莲的超能力大反派,竟是她的女儿乔伊;而秀莲付出一切也要拯救的,也还是这个“长得胖”、不优秀的同性恋“不孝女”。
“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还真在这个“追杀-逃亡-用爱拯救”的冒险故事里,明确地体现了出来。
女儿乔伊作为大反派
这也是很多人把皮克斯动画《青春变形记》和这片相提并论的原因。
如果说《青春变形记》的最大特色,就是把母女情感,放进了萌感十足的动画形式里;那《瞬息全宇宙》就是在超高密度的视觉创意,与噱头十足的多重宇宙设定中,回归到柔和的爱与和解。
“爱最大”的结局的确俗套,古怪画风和老派主题的错落搭配,也显得有些“名过于实”。但对于很多没啥预期就走进影院的北美观众来说,能够在一个非主流的中等片里,体验这么炫的视觉和脑洞,再收获几个戳心的动人瞬间,也算值回票价。
这种出人意料的反差,或许也是全片最“呆”、最“闷”的一段戏——母女俩化身石头,静静呆在悬崖边——能够超越那些动感画面和惊人脑洞,打动那么多人的重要原因。
在华裔题材电影的发展脉络里,去观察本片成功,也会发现它和《青春变形记》一样,有着明晰的商业娱乐属性。
从定位到气质,它们完全不同于上世纪80、90年代,艺术范儿的“东方家庭电影”,如《喜福会》《喜宴》。类型素质,也比《别告诉她》(2019)这类生活化的文艺小片,来得更明确集中。
精彩动作场面夹杂恶搞趣味
最后的效果,也如我们所见,《瞬息全宇宙》虽算不上人见人爱,但因相对出彩的类型娱乐性、年轻新潮的视觉气质、不僵硬的政治正确元素(女性、LGBT、华裔群体生存状态),以及一些比较流行的哲理小思辨(在年轻群体中蔓延的虚无主义价值观)与迷影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