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意,新华字典不是什么儿童读物。
但网友却批评说:戏弄女性,我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解释!
一群人就被点燃了情绪:
" 政治犯,重判,踢出中国!"
" 别让汉奸出版社祸害孩子!"
字典的功能是汉字科普,家长的功能是教育孩子。
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解释,这是字典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
没完。
浙江大学的教授出来解释:
" 语法没问题,可能引起女性不适,但本质上,这只是作为客观例词、解释出现。"
网友:呵呵,哪来的专家,你也有问题。
还有 " 国 " 字的解释。
诅咒国家灭亡,这是什么居心?
然而完全没有人理会。
这段话出自列宁所著的《国家与革命》第一章 " 阶级社会和国家 "。
仿佛字典里不许出现贬义词和负面的事情。
组词 " 家庭暴力 " 都是有罪的,说了这个词好像就会教坏小朋友一样。
" 触目惊心背后发凉 " 啊!
教材、字典都有问题了。
童书也不能放过。
" 日 "" 中 ",你单独拿这两个字出来教,是什么居心?
插图画人形风筝,多可怕。(你说《红楼梦》情节就是这样?不管,《红楼梦》本身就少儿不宜)
《论语》漫画本的图,有 " 日本国旗 "。
△ 狗皮膏药:???
参与小学教材编纂的吴勇,被网友曝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系。
然后就是三件套。
挖坟去年清华美院的服装秀模特:
哦,怪不得全员眯眯眼了。
辱华 *1。
接下来,是检查清华美院的一切。
比如标志,辱华 *2。
你问,什么都看不出来?
不怕,明察秋毫的网友在线解读:
好好的中国人,为什么要跪着,还拿餐叉?是要向洋文化啊低头的意思?
好不容易,有人出来澄清。
" 人拿的不是餐叉,而是文物,那是长信宫灯形体的演化。"
不怕流氓脾气大,就怕流氓假装有文化。
黑子立刻反驳,长信宫灯 1968 年才出土,标志 1956 年就设计好了,这是未卜先知吗?
随后又有人澄清,这不是拿着文物,灵感源自商朝," 艺 " 的古字体。
人证:标志设计者的解读。
清华美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 年才并入清华大学,工艺美院的 logo 是老院长张仃先生设计的,设计来源于 " 艺 " 字的古体。张仃先生曾参与国徽设计、全国政协会徽设计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负责和参与开国大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等等美术设计工作。
物证:" 艺 " 字的历代演变。
你以为可以息事宁人。
他们又搬出其他帽子:
" 为什么设计成引起误解的样子,还是居心不良!"
" 就算院徽没跪,精神已经跪了,奴性深入骨髓!"
确定出现问题的,自然就是敌人,要斗争,要人肉,永不翻身;
疑似出现问题的,要动用言论的力量,直到找出你的问题为止;
实在没有问题的,也要强行推极端,你不够雅俗共赏,你存在瑕疵,你说话不够滴水不漏 ……
一开始,只是少数人的兴风作浪,圈地自萌。
可当这股风潮席卷到互联网的所有角落。
只会剩下一种情况——
劣币驱逐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