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有空便去看他。
他说自己有个弟弟在读高小,年年得第一,读书好有出息,不像自己,还说弟弟要留洋读书,可是家里只吃窝头,有上顿没下顿。
他问英子:
" 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英子摇头:
" 我 ... 你 ... 我不懂,人太多了,我分不清。你分得清海跟天吗?你见过海吗?我们有一课书。叫‘我们看海去’,可我没见过海,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英子喜欢这个新交的朋友。
也渐渐明白他做了什么。
街上常常见戴着手铐脚镣的土匪和学生,是要被拉去枪毙,英子睡前问妈妈:
" 好好的人,干嘛要枪毙?"
妈妈答不上来。
某天,有人大喊 " 逮住贼了 ",英子跟着大人去瞧,警察逮住的正是自己的朋友,他被绑着走在街上,汗湿了肩膀。
英子躲进大门里,依着妈妈,很想哭。
妈妈说:" 英子,看见这个坏人了没有?你不是喜欢作文章吗?你长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
" 不!"英子反抗,她将来是要写一本书,但绝不是这样。
她要写的是:" 我们看海去。"
>>>> 别
宋妈得知了一个噩耗。
她是英子家的奶妈,因为丈夫一事无成,自己刚生下孩子便出来做活计。
每当毛驴稳健的脚步声在胡同响起,伴着叮当的铜铃声,准是宋妈的丈夫心安理得来要钱了。
有次,丈夫说了实话。
她日死夜想的儿子小栓子早在一年前就淹死了,她那没姓名的 " 丫头 ",早被不知道卖到哪去。
从此,宋妈不再讲小栓子放牛的故事" 地里的麦穗长啦,山坡的青草高啦,小栓子摘了狗尾巴花扎在牛犄角上啦 ",只是把思念织进厚厚的鞋底。
英子的爸爸住院了。
英子去医院,说起爸爸打她:" 打得好疼啊,相忘也忘不了。"
爸爸问:" 你恨爸爸吗?"
英子摇摇头:" 不恨。"
其实英子曾对妞儿说过:" 爸爸打我一点都不疼,像掸土。"
可是,爸爸的花儿还是落了,英子长大了,宋妈也离开了。
>>>> 忆
1931 年 6 月,英子的爸爸在北平去世,享年四十四岁。
年仅十三岁的英子是家中长女,全名林含英,在漫长的三十年后出版了《城南旧事》,以追忆这场提前结束的童年。
署名林海音。
余光中曾说:
" 上海是张爱玲的,而北京是林海音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伊明钟意《城南旧事》,便将其改编成剧本,几经辗转落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由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