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民族风格表现为浓重、绚丽的格调。在山川、石头、草木等景物以及宫殿建筑的造型设计上,华美的视觉造型和活泼的内在情绪融为一体,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与华丽鲜艳的神奇景色相得益彰,传统绘画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学意味有机融合,呈现出一个灿烂丰富的意象世界,于情景交融中揭示作品的内在意蕴。《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等水墨动画,契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形塑出自身的美学风格,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移情入化。
这些经典作品以丰富的审美意象,体现中国传统美学“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原则。以历史反观当下,走向更高层次的审美意象,以崇高和优美涵养时代、涵养人,仍是中国动画高质量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价值表达
追求“推陈出新、现代转化”
呈现与表达价值观念,是典型形象塑造的目的。在今天,动画电影的竞争力主要在于承载的价值观念。近年来,一批国产动画电影赓续传统,从古典小说、神话传说中寻找创作原型,从传统题材中寻找素材,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创造出贴合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表达方式。这既是创作者文化自信的表现,也受益于科技的进步。
《白蛇:缘起》在借鉴经典神话原型的基础上,现代化演绎了“白蛇传”,另辟蹊径讲述许仙与白蛇的前世传奇,传达出现实世界中“亲、友、爱”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借助跨媒介叙事,运用最新技术,打造极具东方审美意蕴的水墨画风格。这部电影以一种现代化、全龄化、年轻态的审美表达,拓展了电影的表现空间,给观众带来更新鲜、更时尚、更愉悦的视听享受。
从上世纪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近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孙悟空、哪吒的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形象内涵也被赋予新价值、新理解和新呈现。数字技术带来观影体验、形象造型的更新,但影片中艺术形象的内涵和成长叙事的主题始终未变。
今天的人们依然品读着经典形象,依然能汲取到精神滋养,这正是经典形象的不朽之处和时代价值。让经典原型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显现情感共性和时代特征,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力量,应该是当代艺术家的追求与使命。
创新离不开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要求创作者不断拓展精神视野、更新艺术观念,更要立足现代价值观念,重新认知和阐释传统,挖掘其所蕴含的跨越时空、足以征服当代观众的精神、情感和力量,使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得到有力弘扬和广泛传播。
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学,尤其是造型艺术的丰厚传统,注重从古典小说、民间文学中萃取题材。历史经验是当下中国动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宝贵遗产。
(作者饶曙光 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饶曙光供图
制图:赵偲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