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苗正卿
题图|《梦华录》
在一群 80 后、90 后期盼中,刘亦菲登场了。
6 分 21 秒,她身着淡青、轻划小筏,缓缓漂荡钱塘小溪上。船头一捧鲜花,溪水一抹倒影,大约应和了 " 花船载丽人,长留一道春。"
图片来源:《梦华录》
6 月 2 日晚,时隔 16 年后,刘亦菲再次出演的电视剧《梦华录》首播。一批在 2002~2006 因刘亦菲《金粉世家》《天龙八部》《仙剑奇侠传》《神雕侠侣》而入坑的老粉陷入狂欢。
从当晚的弹幕上可以感受到充满情怀味的亢奋:
" 为神仙姐姐而来。"
" 为了姑姑拼了。"
" 十年前赵灵儿,十年后赵盼儿。"
" 老婆终于演新剧了。"
" 天南地北,亦菲最美。"
对刘亦菲而言,江湖已变。她上一次出演电视剧还是没有弹幕的时代,当时贴吧、QQ 群、论坛是她粉丝的重要集散地。不过江湖上一直有她的传说,在 " 虎扑女神 " 大赛中(步行街女神大赛),刘亦菲是史上最具统治力的选手之一,她、高圆圆、贾静雯、邱淑贞、佟丽娅长期锁定八强席位,而 2019 年是刘亦菲 " 直男粉 " 的一次历史性胜利:在决赛中,刘亦菲以微弱票数 " 力克 " 高圆圆最终问鼎。
值得注意的是,刘亦菲是近些年唯一以 " 古装剧大女主 " 再出江湖的 " 虎扑女神 "。而她出演的《梦华录》也颇具情怀味道:这是一部 " 宋剧 ",改编自元关汉卿 " 宋代题材 " 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而 " 宋学 " 正是近五年国内短视频圈、出版圈、知识付费圈的显学。
" 国风复古潮,宋风热从学术圈影响到消费圈。" 在今年 3 月曾有消费公司产品研发负责人告诉虎嗅,自 2022 年除夕夜 " 宋风舞 "《只此青绿》火爆出圈后," 宋风热 " 有继续升温的趋势," 这几年苏轼、黄庭坚、李清照、宋徽宗等人的书、书画作品乃至 IP 都有较高的流量效应,这是一种全民性的文化情怀。"
让一部分刘亦菲粉丝兴奋的是,在 6 月 3 日《乘风破浪的姐姐 3》(下称 "《浪姐 3》")将更新第三集。一位 1987 年出生的刘亦菲粉丝告诉虎嗅,他在 6 月 2 日晚一口气看了 8 集《梦华录》,稍微睡几个小时,然后在 6 月 3 日中午准时观看《浪姐 3》。
《浪姐 3》让王心凌翻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位粉丝表示,在 2004~2006 年,作为高中生的他每天的快乐来自晚上回家看刘亦菲武侠剧,听周杰伦、蔡依林、王心凌等人音乐。让他始料未及的是,约十六年后的今天,他像是 " 回到过去 ":下班后的快乐是看刘亦菲古装剧、看王心凌综艺、看周杰伦视频号演唱会。
品牌早已洞察到潜在商机。在《梦华录》的贴片广告中,可乐身在其中;而在稍早的时候,凭借《浪姐 3》斩获高热度的王心凌收获了 " 金典 " 代言。一位消费品公司品牌人士表示,30~45 年龄段女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商业周期," 她们崛起于流量中心化时代,在 80 后、90 后心中留下深刻印迹。而新一代崛起于分众流量时代的 18~25 岁女星,并未建立中心化优势。在没有饭圈经济、打投模式支撑下,新一代女星的转化效力大幅度下降。以及从商务价格而言,30~40 年龄段女星极具性价比,这造成疫情后围绕 30~45 年龄段女星的情怀经济明显升温。"
刘亦菲、王心凌 "IP" 背后
2019 年虎扑女神大赛决赛,让一部分刘亦菲粉丝记忆犹新。最胶着的时刻,二人的得票率只差 2.3%。当时,高圆圆已经自 2016 年实现大赛三连亚,她分别惜败给了贾静雯、邱淑贞、佟丽娅。
当年二人的战况非常胶着,图片来源:虎扑
刘亦菲和高圆圆的崛起之路有相似之处,她们都有一个历程:参演 2002~2006 武侠剧。那是一个武侠剧造星力 MAX 的时代,甚至贾静雯、邱淑贞的火爆也离不开武侠剧的加持。
和今天经纪公司想尽办法上抖音、做直播、开小红书不同,在 2002~2006 年 " 作品 " 以及作品所在的渠道,决定了一个艺人的流量价值。当时金庸系武侠剧往往被央视等电视台首播,在网络并不发达的时代,这些剧相当于 " 中心化流量平台 " 的引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