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职业其实都是一个专业人员
我们在用自己的专业去服务社会上其他的人
然后他们用他们的专业
在自己的领域服务着我们
服务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都是互相帮助,互相服务
其实以上细节,还有段幕后小故事。
在嘉宾上火车之前,导演严敏并没有告知他们火车上有什么,需要做什么:
在 MC 上火车之前,我没有具体地说十婆、担担军,也不会中途调整、控制。他们对素人是好是坏,全看自己表现。替观众感知的,是六个 MC。
有张若昀这份把自己放在和素人等高位置的诚恳。
这档号称 " 把素人和明星作为镜头的双主角,讲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 的节目才不算失败。
但话说回来。
肉叔写这篇的目的,并非是为大肆赞美张若昀的诚恳。
相反,有点唏嘘。
说到底。
张若昀赢麻了这件事,恰恰撕开国综(内娱)的假面。
就像前文所说。
放眼如今市面上的国综,被流量蚕食的,被噱头带偏的,被广告支配的,大有所在。
某些老牌国综,后期赞助、经费肉眼可见地丰满。但节目的本心,却逐渐贫瘠。
诚恳,近乎大海捞针。
幸好,《新游记》选对了张若昀。他和节目互相成就,带来了这份诚恳。
所谓诚恳,不是指综艺无剧本,不是指明星无条件敞开自己;所谓诚恳,起码是一份创作者该有的惶恐——
对虚与委蛇的惶恐,对丢失本心的惶恐。
这样的态度,不该是综艺,乃至做演员拍戏的基操吗?
这些年," 热搜见 " 的演技,我们看得太多。
动不动就破碎、沉浸、吊打、炸裂、好绝 ...... 词儿是越来越花,但你要问青年演员们什么叫演戏?
哦,翻来覆去还是那七个字——
真听真看真感受。
可丢失了接近普通人生活的能力,又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演绎出来的,可不就是一个个悬浮的角色?
相反,张若昀是青年演员里,少有能把演戏说出自个儿门道、把角色剖析出一二三四五的人。
在去年底《雪中悍刀行》的一次访问中,他提到挑本子的标准,是角色的实:
好的故事
永远不会让演员去演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
而作为演员他要做的,是理解再发挥,在做实基础上,丰盈角色的真。
大多数人看徐凤年这个角色,看到的是一个啥也不缺的纨绔子弟。
但张若昀抓住了他的脆弱:
嬉笑怒骂是面子,家国天下是里子
他更在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这也就是他能跟更多的人共情(的原因)
可别人不能跟他共情
这剧播出时,负面声音不是没有。
有人说他在重复大男主,已经被人设定型。
当时肉叔就不以为然:顾他又自知的人,是不可能察觉不到这种 " 重复 "。
果不其然,新剧《警察荣誉》来了。
张若昀这回,成了个混不吝的可爱小片警李大为。
刚出场,就因为心急想立功抓错了人。办案过程里,也会被案情当事人感染。
当知道辖区偷尿不湿的惯犯,是一个没有父母照顾,却得照顾妹妹的小男孩,成长过程父亲缺席的他,怔怔地说道:
这个世界上怎么有那么多
没法好好当父母
又非得当父母的人呢
不特写,也无斗大的泪珠滑落脸庞,只有眼眶里藏着泪。
这既有镜头的克制,也有李大为和张若昀的共情。
他的综艺路人缘,那些被他赋予鲜活生命的角色,都来源于此。
这份老实的诚恳,肉叔只希望。
能多一些,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