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会幻听,听到有人叫他,背后却空无一人;
马山会幻视,看到有人招手,可马上转瞬即逝。
光天化日走在街上,背后冲出骑自行车的小偷。
紧接着,一辆自行车凭空出现,自动停在了他的跟前 ……
就像做梦一样,根本就是做梦!
所有的臆想暗示,他患有严重的" 精神分裂 "。
戏份不多的结巴刘更为吊诡。
每一次出场,或是在无人的街道,或是在阴暗的小巷。
从头到尾,只和马山有过接触。
若隐若现的叫卖声,却贯穿了整部电影。
结局更明显了。
前一秒,马山为了缉凶,把自己和结巴刘拷在了一起。
下一秒,灵魂出窍,手上并没有手铐,身边也没有结巴刘。
结巴刘去哪了?或者说,结巴刘真的存在吗?
结巴刘,其实也只是马山的臆想,他的隐藏人格。
四舍五入,姜文的《搏击俱乐部》。
讲到这里,结论呼之欲出:马山从没有丢枪。
枪不是丢,是不见了。
所谓的 " 寻枪 ",只是他在臆想中精心策划的谋杀。
妹妹的婚宴上,他发现多年未见的初恋和黑心商人搞在了一起。
妒火攻心,起了杀意。
以结巴刘的人格,自导自演了一场谋杀 " 奸夫淫妇 " 的阴谋。
这便是《寻枪》的暗线:
一个双重人格、精神分裂的警察,为了一己私欲,偷藏手枪,谋杀平民。
凶手,竟是我自己。
眼看真相即将败露,不得不自杀求死,伪装成一场 " 同归于尽 " 的牺牲。
岁月静好的结局背后,藏着一场暗黑狡黠的烧脑反转。
绕过了干扰,骗过了观众。
不寒而栗。
>>>> 寻枪
如果只是反转、烧脑、故弄玄虚 ……
好莱坞要多少有多少,《寻枪》仍不值得在今天大书特书。
同样是 " 寻枪 ",黑泽明的《野良犬》拍过,杜琪峰的《机动部队 PTU》也拍过。
《机动部队 PTU》
姜文聊到为何一眼看中陆川的《寻枪》,说是被精神内核吸引:
我们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丢失、遗忘、忽视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等到那个时候,你再回去寻找,可能就要用生命来寻找。
贾樟柯说,电影最主要的触发点是发现 " 一种人物 ",发现一种生存状态。
切肤之痛、大梦初醒的状态,便是 " 寻枪 " 的状态。
《寻枪》开拍之前,姜文和陆川都曾大有体会。
姜文明明刚在国际大放异彩,用电影给 " 日本鬼子 " 上了一堂侵华反思课。
回归却发现举步维艰,他失去了 " 枪 "。
《太阳照常升起》
陆川毕业三年,眼看 " 对屋成天裸奔的汾阳小子 " 名声大噪,自己还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