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剧能说
《我的解放日志》以 9.2 分完结了。
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甚至没有吻戏,但这里出现的两对 CP,却甜到了不少人心里。
纯粹的感情不需要太多花俏的东西,相互陪伴就好。
这是一部典型的普通人生存日记。
没错,是生存,不是生活。
故事以住在郊区的一家人为主,通过他们的职场、生活,讲述了普通人每日的颓丧。
很奇怪,故事的基调不欢快、但却没有焦虑和丧气的感觉。
反而看后会让我们平静下来。
比如,大城市的通勤时间成本,仅一句 " 怎么把青春耗在回家的路上 " 能扎不少打工人的心。
尤其,最后一集,通过大家的结局,告诉了我们解放的意义——
成长。
职场解放
剧名中的 " 解放 ",做的最好的,是小妹公司内向的职场人。
他们是游离于职场社交之外的 " 独行者 "。
总是融不进同事们热聊的氛围,在一旁当倾听者,或者疯狂看眼色,机械式地礼貌微笑。
用现在最流行的词来说,他们社恐。
害怕在职场说错话,做错事,小心翼翼,矜矜业业。
对刚入职的新人或者还没转正的人来说,小心翼翼是常态。
但,有人成为领导后,依旧如此。
受到性格影响,即使成为领导也要疯狂看下属的眼色,生怕他们有意见。
久而久之,忍成了职场生存的唯一秘诀。
忍完现在忍今天,忍完今天忍明天 ......
就这样忍了一年又一年,成为习惯。
渐渐地,大家都麻痹了,习惯性忍耐,习惯性本分做事。
话说回来,提到工作,谁没两句怨言?
领导、老板、同事、客户 ...... 总有让你生气的事。
只是,从来没有人提过。
如果不是公司强制要求他们组小组,或许不会有 " 解放 " 这个主题的出现。
看似不合理的公司 " 向心力培养 " 反而促成了性格内向的人一次审视自己的机会。
有人试着走出无形的限定,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人卸下伪装加入他们,只做倾听者,不发表任何意见。
在解放小组的聚会中,我看到了倾诉、倾听以及选择的重要性。
通过倾诉,倾听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坚定地走下去。
永远无法避免和父母的矛盾
除了职场,最戳我的是剧中的父母。
典型的控制欲很强的父母,和工作后的 " 小孩子们 "。
当孩子们提出家住太远想去首尔租房子时,父亲极力反对。
当孩子们提出家住太远,通勤太远想买车的时候,父亲再次极力反对。
说辞呢,我们也很熟悉 ↓
孩子想和同事有更多的交流,父母只会站在他们的视角想问题。
一开始看剧的时候,总觉得哥哥有些 " 废柴 "。
三十多岁一事无成,甚至有些天真,总幻想着某天自己挣大钱,抱怨自己的父亲没钱,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
直到大结局,才发现哥哥只是一直没长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