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因为一件事的发生,他的一生被彻底改变。
1945 年,抗战胜利前夕,蓝天野多年未见的三姐石梅回到了家中。
原来,受到进步思想的她早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几年来一直在抗日根据地和日寇作斗争。
此次回来是为了在大城市从事地下工作,进一步发展革命力量。
受到三姐的影响,18 岁的蓝天野也开始参加革命工作。
他一方面在家中协助三姐印发宣传资料。
一方面成了地下交通员,负责在国统区和解放区之间传送各种物资和信息。
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危险的。
但回忆起这件事,蓝天野却表示:
「没有多想,只想为党尽一点力。」
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发生了转变。
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的蓝天野凭借卓越演技已经小有名气,就连专业的抗敌演剧二队都会来观摩他的演出。
这让蓝天野受宠若惊。
原来,演剧二队虽然表面上隶属于国民党军队,实际上也是「自己人」。
形势进一步紧张后,上级为了保护国统区的进步文艺力量,将蓝天野调入了演剧二队担任职务。
这使得他明面上成了国民党的少校级军官,获得了逃离国统区的机会。
1948 年,受局势所迫,演剧二队秘密撤离北平,蓝天野作为「军官」全程护送。
整个过程异常惊险,稍有差池便会万劫不复。
好在,最终一行人顺利抵达解放区。
为了防止可能的追杀,且不影响仍在国统区的同志,上级要求每一个人都改一个名字。
「当时也没字典查,也没有时间,临时就蹦出一个名字。」
蓝天野,这个名字就是这样确定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备受人民喜爱的话剧成了文艺事业的重中之重。
各大城市的剧院相继创建。
其中尤以曹禺、老舍、焦菊隐领导建立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最负盛名。
自小在北京长大,也在北京成名的蓝天野自然也成了北京人艺的第一批演员。
于是之、郑榕、英若诚、朱旭、蓝天野 ……
这一个个名字如今再来看,都是如雷贯耳的存在。
而北京人艺上演的剧目同样也是含金量高得吓人。
曹禺的《北京人》、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
其中,最接北京地气的《茶馆》成了北京人艺的王牌。
从左至右依次为蓝天野、于是之和郑榕
这也是蓝天野参演最多的一台话剧。
据统计,蓝天野整个生涯共演出过 374 场《茶馆》。
他在其中饰演秦仲义,秦二爷。
这个人物年轻时血气方刚,目空一切,愿意和封建势力战斗到底。
年老时被大资本、大官僚彻底击溃,斗志尽失,犹如丧家犬。
这个前后转变如此大的角色,并不好演。
但蓝天野却胸有成竹。
别看他年纪轻轻就开始演话剧,最擅长的其实是各种底层老生角色。
他在 19 岁时就曾出演过一个老农民。
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这位城里长大的少爷居然一路跑到京郊。
到农村坐在井沿和老乡们闲聊,仔细观察体会农民的言谈举止。
在他眼里,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就算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他都会用心揣摩,全心塑造。
「没有豪言壮语,就是一种演员的习惯,传承为剧院风气。」
而在成名之后,他也从不摆谱,愿意深入基层体验生活。
在筹备《茶馆》时,为了解各种有关老北京的人和事。
蓝天野又和同事们一起访问两位老评书艺人。
大家无拘无束,相谈甚欢,再出门时已是深夜。